我的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物科技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博愛校區 300新竹市東區博愛街75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現有大學部及研究所(包含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碩博士班、生物醫學工程碩博士班,及跨領域轉譯醫學博士班)。 |
結合分子生物、生物化學、資訊、基因工程、微電子、光電、機械、材料、醫學、電子工程等各領域。 |
學科意涵 |
本系: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旨於培育學生成為生物醫學、生物科學、生醫工程,以及生醫技術之跨領域多元人才。 |
基礎與應用並重之生物科技教學研究,主要專業學科與研究領域包括基因體和蛋白質體學、酵素工程學、生物有機化學、醫學與工業微生物學、生物資訊與系統學、生物電子與生物感測及生物工程等,並重實驗操作及研究討論。 |
學習方法 |
實驗設計:設計實驗流程、架設與維護實驗儀器、理解儀器架構與功能 圖解:各項腦功能認知儀器 版權:中央大學阮啟弘教授實驗室網站 基礎科學:基礎物理、化學、生物、電子電路以及臨床科學 圖解:基因表現圖譜 版權:本系自有 工程科學:學習各項電子電路裝置於工程以及臨床上之應用。 圖解:穿戴式生醫裝置 版權:中央大學羅孟宗教授實驗室 資料科學:學習程式撰寫以分析工程與臨床數據 圖解:MRI腫瘤自動偵測 版權:本系自有 |
未上傳圖片 1.保持熱忱及主動學習:理解、分析、判斷,非僅是在堆棧記憶的內容,要靈活運用啟智的活動來理解上課的內容,經過吸收、理解、消化、記憶後終能成為自己的思想產物,也能真正達到「作學問」的真諦。 未上傳圖片 2.書報閱讀與筆記重點:課程大多使用原文書授課,但因生物科技領域定義與新型技術與時並進,授課時會節錄或摘取權威性及代表性雜誌內文輔助學生學習。 未上傳圖片 3.實驗研究及討論:盡信書,不如無書。培育具備邏輯辯證及實際操作,透過做中學落實。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著重各項科學(含基礎科學、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知識與技術之整合,學生們需熟稔專精於高中程度不同領域的各種科學知識(但毋貪多,精熟方為要領),爾後嘗試將其融會貫通、截長補短進行整合,並且有明確的實踐場域或對象。 |
1.閱讀自然科學相關期刊或雜誌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課程模組涵蓋資料科學、分子與基因體醫學、腦與心智科學、生醫電子、以及材料科學,因此能在適才適所前提下提供學子們跨領域之整合生醫科學與工程培育處方。簡言之,本系特色教學綜合以系統生物的技術方法研究生醫問題、將科學工程原理與技術運用於醫事操作,以及臨床醫學導向的轉譯醫學研究等方面,落實資源整合並強化針對產業需求的基礎研發能量。 |
1.為先創立生物科技研究所,而後設立大學系所,故在實驗及進階學術研究及探討已有利基,廣邀國內外頂尖產學研學者蒞校講座交流,開拓及豐富師生生科相關領域視野。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出路與生涯發展明確,將朝生物醫學科學與技術開發前進。 |
傳言唸生科一生科科,係屬謬論。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教學之電子電路設計其他電子電機類學系所教授之最大不同在於:本系課程著重於生理訊號分析所需之電子電路架構與演算法設計,如應用於生理腦電訊號(EEG)以及心電波訊號(ECG)、人體慣性感測訊號等。本課程將依循相關法規來擬訂設計方針。 |
雖然名為生物科技學系,但並非涉及所有生物,本系生態學及植物學學科科目較少。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除傳統生物醫學技術,亦納入資料科學以協助架構下一新世代對於大數據在生醫領域應用之基石。 |
建議登錄系所網頁了解詳情https://dbt.nycu.edu.tw/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實驗與資料分析方法訓練修課同學熟悉人類行為現象與認知歷程的研究方法,培養從事行為科學研究的實驗設計與資料分析素養,能以研究法知識基礎批判日常生活與學術研究場域中對於人類心智與行為的各種主張。 圖解:任課老師研究成果科普演說 版權:中央大學張智宏老師演講稿 工程數學專注於生物醫學以及生物應用工程等領域之理論,以生物系統為對象並以數學與統計為工具,從物理與生活的角度來剖析生物系統之間的神奇連結 圖解:工數上課直播場景 版權:本系自有 認知神經科學課程內容涵蓋與認知神經科學相關項目:包含神經系統、大腦功能和認知心理學、意識、注意力、工作記憶力、長期記憶、認知學習歷程、語言、執行功能、情緒與睡眠和生理時鐘系統。 圖解:大腦認知功能研究方法 版權:中央大學阮啟弘教授實驗室 |
未上傳圖片 普通生物學及普通生物學實驗提供生物學家不同學門之思維模式及解決問題能力,期許未來具有聯結數理化科學及生命科學之研究能力,成為新一代生物科技研發,或者解決生命科學上諸多基本問題;尤重視1.從分子生物學到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系統生物學的理論基礎及實驗方法;2.人體作為多層次的生物模式,介紹細胞生物學、組織學、生理學、醫學及轉譯 未上傳圖片 分子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針對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之主要議題做基礎性介紹;並以Genes 做為主要教課書,引領學生討論及實驗 未上傳圖片 生涯規劃及導師時間
1.舉辦導生聚會,並視需要予以輔導與懇談 ,課業,感情,生活,人際關係。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林澂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中央大學生醫系副教授 未上傳圖片
郭書麟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國泰醫院主治醫師 未上傳圖片
李興中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汐止國泰綜合醫院院長 未上傳圖片
林盈光中央大學跨領域轉譯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生 目前擔任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 |
未上傳圖片
謝明修生科系大三入專題研究,發現對生物資訊有濃厚興趣,目前美國西北大學化學所就讀中。 目前美國西北大學化學所就讀中 未上傳圖片
張蓉生科碩畢 大江生醫保健食品研發 未上傳圖片
吳世揚生物科技碩畢 宣捷幹細胞生技公司總經理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