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電子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校本部 32023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OO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設立的主旨是要訓練具備誠信、負責與創意特質之優秀資訊專業人才,故對資訊工程師的養成訓練,著重學理與實作的配合,再佐以平衡的全人教育,期能使畢業生具備優秀資訊工程師的專業素養,能有效處理資訊系統之實務或理論問題,並妥善應用計算機解決資訊相關的各種問題。 |
本系提供一理想學習環境,課程結構涵蓋電機電子領域之基礎內容,並時時規劃調整未來發展方向,課程的專業學習內容,符合台灣最大產業電子業的發展方向。在教學上基礎學理與實務運用並重,強調理論與實務相配合,特別重視訓練學生動手實作能力,專題實作列為必修,鼓勵同學參與國內外各項專題實作競賽。就讀本系對學生未來學涯或職涯的發展擁有最大及最多元的可能性。 |
學科意涵 |
資訊工程學系(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本系包含網路、軟體、硬體、多媒體、人工智慧、資訊安全等領域,使學生的學習與資訊科技發展同步。此外更提供「資通安全」、「系統晶片設計」、「物聯網」、「智慧運算」等四個跨領域學分學程。 |
電子工程學系旨在培養高科技電子工程人才,以從事類比、混模、數位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光電元件開發與應用、多媒體網路通信、計算機及人工智慧相關領域之整合與應用,課程結構涵蓋電機、電子領域之基礎知識培養,主要分為半導體、晶片設計、通訊系統與人工智慧四組,強調電子專業知識之養成,以符合國內產業發展趨勢。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教授在課堂上進行概念、理論或是範例講解,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也同時讓學生能及時問答,以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團隊學習課程設計上將刻意讓同學有機會有多次的分組合作機會,進而學習與人合作的模式。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實驗實作教學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透過實際實驗操作,讓同學具備自己設計預期功能裝置之能力,從做中學。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資訊工業講座定期邀請國內外資訊工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蒞臨演講,以增廣見聞並瞭解目前業界最新動態及產業發展。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遠距教學突破了以往需要坐在教室才能上課的空間界線,學生與老師同儕們可以即時互動學習,整個過程就如同一般教室上課一樣。 版權:https://c-learning.cycu.edu.tw/course/77 |
課堂教授:由老師講授電子、電機專業領域之相關學理,厚植學生電學領域基礎素養。課堂上並行以討論方式進行課程教學,可與老師互相討論,教學相長。 圖解:老師示範身心障礙輔具教學 版權:教師提供 團隊學習:設計必、選修之專題課程與問題導向課程,同學藉由多次的分組討論與實作,學習如何與人團隊合作,並可藉此機會學習團隊精神與領導能力。 圖解:學生分組報告 版權:修課學生提供 實驗實作教學:老師及助教協助同學透過電子、電路與電子系統等實際實驗課程操作,同學有充足的實驗課程與設備,可以驗證課堂所學理論。 圖解:電子元件 版權:先進電子元件研究室提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的學習規劃採理論與實作並重,由基本課程到各項軟體、硬體必修課程除專業知識學習外,對於實際動手實作的嚴格要求,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基礎,豐富的專業選修課程包含網路、軟體、硬體、多媒體及智慧型運算各大領域,使學生的學習與不斷創新的資訊科技發展同步,並經由專題實作的過程,養成學生由問題發掘、自主學習、系統設計、軟硬體開發、整合與報告的能力。活力充沛的系學生會,提供多元的活動協助學生發展領導組織、團隊合作…等職場軟實力。與國際及國內重量級企業合作就業學程,有多樣化產業實習機會,加強學生國際溝通能力發展,與國外姐妹校互動密切,配合多元國際交流機會,學生將成為產業界最受歡迎兼具即戰力及前瞻力的全方位 |
本系不強調修課學分數及領域數,但所著重的成績表現以數學、自然科學與語文領域科目為主。高中學生若對電學之物理現象或程式語言感到興趣或有專題經驗則更適合本系。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資工系與電機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電機系偏重在硬體,資工系偏重在軟體,當然最後的系統中軟體和硬體是整合在一起的,所以這兩個系對彼此所學的還是要有所涉獵。電子系和通訊系與電機系的重合度較高,電機系與無線通訊、光通訊、光學設計、電源與電力機械各個方面密切相關,電機系中的光電方向與電力方向(電磁能源方向)是電子系和通訊系所沒有的,而相應的,電子系更側重電路設計,而通訊系中有通訊相關軟體層面的學習。 |
本系相關學系為電機系和資工系。電子系主要著重領域為半導體元件與製程、晶片設計與通訊系統,即所謂的輕電產業亦為台灣最大產業電子業,本校電機系處所謂重電產業,其規模遠小於電子業。資工系所處產業為軟體寫作及韌體開發,其產業規模在台灣目前亦無法與電子業抗衡。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讀資工的人都很宅-實際上本系學生在社團表現方面屢屢獲獎,運動會時大隊接力比賽,每年都是運動場上最火熱的科系,系藍、系排、系桌也都是本系的專門;系學會的組織非常完善,每學期都有規劃不同的活動,來資工系不是只有讀書,在生活方面也同樣很精彩。可搜尋FB:CYCUICE中原資訊工程學系 |
電子系處台灣最大之電子產業,因此電子系的畢業生未來學涯或職涯的發展也擁有最大及最多元的可能性。如積體電路設計或製造、電腦資訊、半導體材料及元件、通訊業、人工智慧...等行業。本系畢業校友從事教學或研究工作者亦不在少數,包括在各公私立大專院校擔任教職或各研究單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資工系除了寫程式的價值外,更重視問題解決能力,目前生活上的科技運用,都是要透過大量的資訊人才去實現,如何將消費者的需求與資訊科技結合將是資工系未來要掌握的方向。 |
電子系的課程結構涵蓋電子、材料、資訊、控制、通訊與數學等各領域,但不代表所有都需要精通。一位電子工程師的培養,基本上只要求其熟練一個領域,如光電、通訊、半導體或積體電路設計之相關技術,之後進一步陶冶其設計電子產品之綜合眼光及整合團隊完成目標之能力。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是最先完成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工程教育認證的資訊工程系所,與世界工程教育認證接軌至今已十餘年。 |
中原電子系成立於1966年,系友遍佈海內外,教學與研究成果廣受國際肯定,眾多之畢業系友為本系學弟妹最大資產。本系課程涵蓋電子電機各領域之基礎知識,強調理論與實務配合及學生動手之實作能力。本系亦重視學生溝通技巧與團隊精神,善用學校多元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國際視野,以達電子電機通才教育之養成,為學生後續於產業或學界發展打下厚實基礎。 |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嵌入式系統實驗本課程為嵌入式系統的介紹課程。我們將討論有關資訊領域的相關課題,例如:硬體、軟體、網路 、多媒體等。使用樹莓派作為實驗平台,我們將進行一系列實際動手做的實驗,達到「 從做中學」的目標。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計算機概論1. Basic programming concepts2. Basic programming skill3. Procedural programming4. Programming styles5. Top down programming and step-wise refinem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程式語言1. To know the basic concept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2.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language design criteria 3. To know the various issues of programm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專題實驗為提升學生實作能力,縮小同學們在實作上與業界的差距,長久以來對於大學部的專題實作相當重視,分別於大三上下學期開設專題研究課程以及大四上下學期開設專題實驗課程,由系上專任老師指導學生,增進相關領域之軟硬體整合能力,學生參加程式競賽歷年來頻頻獲獎,成果有目共睹。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
高速數位電路訊號完整隨著通訊科技日新月異,傳輸速度即將進入5G時代,如何設計一個可以乘載前所未有的高速信號,足以迎接5G甚至未來6G的電路與電路板已經成為全世界通訊產業的挑戰,本課程從電磁學的角度切入,活用電磁原理,教授如何設計高速電路板並維持高速通訊時訊號的完整性。 圖解:老師課堂授課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奈米電子學課程以英文講授為主,對於先端奈米電子與量子運算之知識的簡介課程, 提供修習者從基本的觀念及技術知識, 建立先端奈米電子知識。課程內容介紹當前之奈米材料、 奈米結構、 及奈米元件的先端觀念與技術,並以奈米電子、 二維材料、自旋電子學及量子運算為討論重心。 圖解:中原大學知行領航館量子中心參訪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固態元件創意發展(一)使學生對“ 固態元件”的基本運作原理、設計、模擬、實驗與應用等,能有實際觀摩與接觸的機會,啟發其對“ 固態元件”相關領域的興趣。藉由半導體三位老師的協同教學,透過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可有效誘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好奇心,提供學生未來選擇“ 固態元件”相關領域,進行專題研究的先期準備。 圖解:老師解答學生問題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超大型積體電路測試積體電路設計須同步考量電路內部設計與可測性設計,超大型積體電路測試這門課即在說明積體電路設計階段之測試準備工作,課程使用功能強大的軟體分析電路及產生測試信號,以及進行電路之可測性設計,同學們能瞭解測試基本概念,也能實際練習測試準備過程之使用軟體,建立完整之電路設計及測試準備等重要常識。 圖解:課程圖解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模式化通訊IC設計「模式化通訊IC設計」課程,上學期採用E-1000/YTPC SDR Platform來驗證數位通訊系統的傳收技術,下學期利用Mathworks所提供的模式化通訊IC設計流程,快速雛型化通訊系統實現,以降低同學在 IC設計的困難度,使學生能同時熟悉IC設計的流程與無線通訊系統在FPGA上的實作。 圖解:邀請業師演講擴展學生產業視野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左:本系楊熙年教授 右:張培鏞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張培鏞資工系(原電子系電算組) 68級 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中原大學106年傑出校友 1.2017年經濟部 第五屆「國家產業創新獎」 2.2015年經濟部 第三屆 中堅企業獎 3.Vitals ESP榮獲2015年台灣精品獎 4.2013年經濟部 第一屆 潛力中堅企業 5.為Microsoft台灣微軟FY08合作夥伴,獲得Microsoft台灣微軟【最佳基礎架構優化服務獎】殊榮 6.榮獲第十屆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優等獎 圖解:劉鈞 參加40周年系慶(校友日)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劉鈞資工系74級 凌華科技董事長 中原大學104年傑出校友 1995 年創辦凌華科技,成立迄今,一貫以培育優秀研發人才、引進先進技術、開發創新業界之產品為企業發展目標,致力於提供標準、開放、模組化之產業自動化建構服務。產品內容包括:高速資料擷取卡、工業級專業電腦、智能型分散式控制模組、及新一代通訊用電腦平台;應用範疇則涵蓋了工廠量測/自動化設備、半導體檢驗設備、及通訊/網路/交通監控設備等領域。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產品線完整,更具備提供完整解決 圖解:左:本系楊熙年教授 右:呂芳銘 版權:中原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呂芳銘資工系(原電子系電算組) 66級 鴻海科技集團副總裁暨亞太電信董事長 104學年中原大學名譽博士 在40多年的業界經歷中,對台灣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貢獻良多,目前更是鴻海集團負責5G佈局,以及推動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執行者,促進台灣電信產業升級不遺餘力。歷任HP惠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區事業群總經理、HP亞太區總監,CIRRUS LOGIC凌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區總經理,以及鵬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目前身兼鴻海集團副總裁及亞太電信董事長,以其多年在資訊、通訊產業的豐 |
圖解:Cloud Mile執行長 版權:經劉永信學長同意至其FB下載
劉永信學習經驗:劉永信先後取得中原大學電子工程系、台灣大學EMBA學位,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 職業經驗:CloudMile創辦人暨執行長,擅長雲端服務、大數據與商業拓展,是台灣第一代網路奇蹟「蕃薯藤旗下賣蕃天電商平台」創辦人。CloudMile獲得Google Cloud Infrastructure Specialization認證,更是北亞地區唯一擁有Google Cloud Machine Learning Specialization認證的Google Cloud核心策略合作夥伴。 圖解:林鼎然老師 版權:本人提供
林鼎然學習經驗:1997年9月就讀中原大學電子系,利用數學的演算法以及程式實作出系統,大大提升研究學習的興趣,也才知道之前的學習是真的有意義。大學畢業後(90級)繼續在中原電子就讀碩士班,並在畢業後(92級)役畢後到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攻讀電機博士(2010年12月拿到學位)。 職業經驗:2011年2月歸國回母校母系擔任助理教授,2015年8月升等為副教授。自2018年8月轉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現升任為教授。2023年8月前往美國矽谷就職。 圖解:李鎮宇學長 版權:本人提供
李鎮宇學習經驗:高中畢業時,因為當時導師的建議及本身個性執著與堅持的特性,選擇就讀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大學時加入系上温老師以及核研所籃博士的研究團隊,温老師與籃博士跟我亦師亦友的關係,讓我從大學到博士畢業學習到很多知識與經驗。畢業後則被網羅至交通大學當博士研究員。 職業經驗:交大博士後研究員之後,先到名古屋大學Prof. Amano(2014年諾貝爾獎)研究團隊當訪問學者。2011/10進入台積電,擔任主任工程師。離開台積電後進入中研院繼續研究,2015/01進入晶元光電擔任處長,學習公司運作與管理,以及產品規劃經驗。2018/03選擇創業,經過一番努力,現任三實科技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蔡欣儒學習經驗:2010/09進入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就讀時加入了陳世綸老師研究室進行多媒體影像數位設計,除了學術上的研究,也著重實務上的操作,有機會跟老師一起參與產學計畫,更了解業界工作所需技能。研究所延續專題的研究,感謝老師指導得以確定研究方向,投稿國外論文並參加全國性比賽獲得優勝。 職業經驗:因研究所的IC設計經驗,2016/09 進入瑞昱半導體有限股份公司,擔任實體電路工程師,在公司進行通訊晶片設計後端(APR)的工作。2017/04 加入聯發科技,擔任實體電路工程師要職,主要產品為手機晶片。感謝陳世綸老師提供很多學習的資源,可以完整學習到晶片製作的完整流程。 未上傳圖片
段閔鈞學習經驗:2009年進入中原大學電子系,2014年取得碩士學位,2017年取得中原大學工學院博士學位。博士在學期間共發表4篇SCI期刊論文、3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其中一篇榮獲最佳論文獎)與3項國際專利申請,並榮獲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牌與台北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鉑金獎。 職業經驗:2016年以碩士學位進入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系統應用高級工程師,2017年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後,與原公司簽訂博士學程研發替代役,轉任觸控/顯示器驅動器整合(TDDI)硬體設計高級工程師,擔任研發要職,2018年升任為資深工程師。 |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3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