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啟「蒙」之旅─內蒙古國際志工
2021/10/15
臺中市明道中學 黃筠婷同學
喜歡當志工的心開啟蒙古之旅
我一直覺得志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往往會發現自己得到的遠比付出的還多。國三畢業的夏天,我決定參加學校所舉辦的志工團,或許是因為對大漠風光的嚮往,或許是在學長姐的推薦與好友的相邀下,我勇敢了填下內蒙古志工團,第一志願,唯一志願。後來錄取上了,於是我們一群人帶著物資與一顆懷抱希望、溫暖與熱忱的心,出發前往內蒙古,在西烏蘭不浪小學教書、輔導課業兩個星期。
被信賴的感覺成為我的動力
早在出發前,我們就為當地的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多次的演練與討論,或許敵不過一個孩子突然的大哭大鬧,但成就感就來自困難的解決以及看見自己一點一點成長,每一天都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好,面對突發狀況更加游刃有餘。為人子女都不可能總是順著父母的意,更何況他們還不是我的孩子,無法要求他們完美地達到目標,但那份陪伴的心意仍在,一段回家的路,一句感謝、一個擁抱,被信任與被依賴的感覺,給予我完成任務的動力與勇氣。我最開心與最驕傲的事,也許早就清楚地寫在孩子的笑靨上了吧!
與孩子相處的難題甚於適應缺水生活
身在台灣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沒有水的廁所,「旱廁」─簡單的一個洞,而缺水的環境下,兩三天不洗澡是常態,不過也許是因為當初的決心、更看到那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我們很早就克服了心理障礙,習慣了那乾燥氣候下的生活。
比起習慣上的改變,與孩子相處才是最大的難題,你無法想像上一秒還在下面聽課的孩子,下一秒誰哭了、下一秒誰開始尖叫、下一秒誰吵架了、下一秒誰衝出了教室,一刻不得閒是我們的日常。面對種種不如意,難免有些灰心,但我們總會透過夥伴間彼此互相叮嚀、提點、加油打氣、交換情報與討論,讓自己收起眼淚、重拾熱情,期待自己能帶給孩子更好的回憶與體驗。
孩子教會我的事─知足與無償付出
在西烏蘭不浪小學生活的日子裡,那泥濘的小路、沒有路燈的夜晚、簡陋的房舍,對比孩子們天真的笑容、不多求的願望,我才知道幸福原來這麼簡單,是他們教會了我什麼是知足與珍惜。
成為他們口中信賴的哥哥、姐姐,無疑是一項責任,總希望能多給他們一點,而當我發現除了陪伴,沒辦法幫上什麼忙時,更極力想用更多的關愛來彌補那樣的不捨與缺憾。被人照顧了十幾年,現在換我成為有能力照顧別人的小大人。與孩子相處兩星期,我獲得了一個啟示─每個付出的人身上都背負著愛,即使沉重,卻也心甘情願,這樣的人包括了我的家人、老師,當然也包括此刻的我們。
用文字記錄17天的縮影─小白本
在內蒙的旅程中,有一本小冊子記錄了我們的心路歷程,我們稱之為小白本。每當一天的課程結束後,孩子們都回家了,我和夥伴們會在星空下討論今天一整天發生的大小事,有人因孩子的不理不睬而自責、有人因孩子的舉動而心暖。我們把那天發生的事情、心情寫在小白本上,從初見面的清澀到離別時的感傷,透過文字累積成笑與淚交織的故事。即使文字無法完整道出心中的酸與甜,但每當翻起那本小白本或是瞥見當時的照片,一股暖意與清晰的回憶湧上心頭,我便會知道自己不後悔做出走出台灣,來到內蒙古的決定。
不減的服務熱情,持續增進自己能力
一趟付出的旅程,卻讓我滿載而歸,除了滿滿的回憶與感動,更讓我了解了志工服務的真正意義。原本期待能託下一屆的學弟妹帶點東西給孩子們,但誰也沒想到疫情打亂了所有事情的步調。面對很多活動的取消,也只好先將自己的心安定下來,趁著這段時間好好增進自己的能力。服務的熱忱不減,志工的初心仍在,我期待著能付出更多、幫助更多人。希望疫情過後,若有其他服務的機會,那時我的能力已比之前更豐滿,透過雙手傳遞更多溫暖。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方法嗎?點進來看看「檔案設計」的方法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