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ColleGo!生涯探索新工具–【探索生涯旅程】概念說明與應用介紹

2023/10/16

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ColleGo!生涯探索新工具–【探索生涯旅程】概念說明與應用介紹

    ColleGo!持續為高中師生精進生涯探索工具,今年隆重推出全新「探索生涯旅程」,扣緊高中生涯大事件,引發生涯需求,如高一的學習適應與班群選擇、高二的學習調整與深化投入,以及高三的考試壓力因應與志願選擇等議題。並且「探索生涯旅程」盡量降低同學們查找資訊、消化資訊的的負擔,專注在思索定向與選擇決策。

    此外,高中老師們也在講授生涯規劃課程或進行生涯輔導時,也容易受限於學習資源和工具的分散,難以清楚連結各個記錄之間的關連與生涯探索的成長軌跡。為降低上述困擾,ColleGo!在「探索生涯旅程」採四項重點設計原則,包含以生涯事件為核心、整合網站資訊、即時專屬回饋,以及個人化紀錄。

    探索生涯旅程以高中三年學生會遇到的生涯大事件為關鍵任務,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涯需求,根據事件需求引導思考與探索建議,並整合ColleGo!網站以及其他網站相關資訊,無須額外花費心力進入多管道查找資源,讓學生更能專注在思考、評估自身條件。當每個引導語句出現後,皆依循「系統引導提問」–「學生思考選擇」–「系統回應資訊」的互動形式,即時在使用者評估、思索動作後,給予專屬回饋、提醒等,提供專屬建議。最後,每項任務的完成,都將個人化資訊結果統合與記錄、帶入至不同站別,讓老師與學生可以清楚掌握個人生涯探索軌跡與思考過程。

    而系統目前完成了開發高一的生涯事件,聚焦在「認識外部環境與自我特質的契合,打造個人學習規劃建構理想自我,引領學習投入」、聚焦與探索學類體驗,在陌生學習領域建構興趣」,共推出7站,適合高一、二階段的生涯任務,推薦老師可依照學生各階段的需求給予協助。

 

認識外部環境與自我特質的契合,打造個人學習規劃

    由於國中和高中的學習環境有相當大的差異,剛進入高中校園的高一學生可先利用【第1站 預覽未來升學管道】了解外部升學環境所需的條件之外,亦可認識自我,在【第2站 找到我的生涯方向-探索學群】,了解升學的條件以及自我的定向,培養應建構的學習角色。在完成興趣量表後,可搭配測驗結果,點選自身所屬興趣代碼,找出感興趣的學群,並了解個人在這些學群空間中有哪些優、劣勢的課程與多元能力。進一步於【第3站 設計我的學習規劃】思考自己可以透過哪些學習活動來精進優勢項目或是補強不足的項目,寫下具體的個人學習規劃,讓自己更加靠近心儀學群。

圖1/取自第2站 找到我的生涯方向-探索學群

 

建構理想自我,引領學習投入

    接著,面對選擇班群的生涯任務,除了考量學業表現、興趣,以及家庭期許之外,亦應該注意選擇班群之後的適應行動。這是因為進入特定班群,意味著逐步進入自我認同的過程,此時的適應也關乎自我認同的建構,可進入【第4站 找班群?這裡找】,先了解各學群空間中有哪些可能的發展樣貌,以及大學師長期許想進入該學類的高中生有什麼樣的樣貌,透過參照這些學習樣貌,來建構自身的自我認同,逐步以自我期許引發進入班群後的遭遇挫折的學習韌性與動機。

圖2/取自第4站 找班群?這裡找

 

聚焦與探索學類體驗,在陌生學習領域建構興趣

    隨著探索深度逐漸加強,可帶領學生在【第5站 學類是什麼?-探索學類】聚焦在特定學類的樣貌,在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學習內容中,思索與考量自己的學習投入,了解個人與學類要求的能力與程度的相符程度,來決策是否要投入某個學類的養成。老師在此階段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在較不熟悉的領域中進行嘗試,無須在一開始就追求優異表現,更重要的是在嘗試中建構樂趣。

    進一步參考ColleGo!提供的學類專屬建議,搭配【第6站 來一場學類體驗】所推薦的學類體驗項目,規劃符合自我所需的學習活動,從中建構出對該學類相關活動的樂趣、意義與成就感,提升在該領域的信心、熱情。不僅如此,更可將學類體驗進一步與自主學習連結,做為自主學習的規劃藍圖。

    當完成學類體驗任務後,學生可進入【第7站 實作紀錄-記錄學類體驗】記錄下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發掘的樂趣,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還可以搭配雲端資料夾保存學生的學習過程,做為未來學習回顧與反思的重要參考。

圖3/取自第5站學類是什麼?-探索學類

    整體可見三大議題,追求1.自我認識與外在條件適配且逐步養成的路徑,2.亦重視個體的自我認同的建構,用以促發動機引領自我在學習挫折上的心理韌性,3.對於陌生學習領域的嘗試,從中建構興趣與價值,不一味追求自己熟悉的領域,展開多樣化的學習軌跡。

話題類別:老師看這裡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