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生物科學課程,探索我的未來方向
2021/10/15
國立臺東高中 陳炳廷同學
從校外活動探索我的未來方向
我關注的校外活動之一是中山大學辦理的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原因是自身對於生物科學方面有著高度興趣,希望能夠在未來投入醫學領域。醫學領域和生物科學領域有些重疊性,培育課程裡面有許多關於醫學方面的課程,例如:免疫學、解剖學、組織學、血液抹片、醫學程式應用等,對於我最想接觸的醫學領域有相當多的展獲。因此,一看到中山大學有這麼棒的課程,和我的興趣志向有高度重疊,二話不說立即報名考試。能夠在課外之餘,每兩周前往高雄一整天,以學習自身喜歡領域的知識,著實讓我感到充實與快樂。
吸收新知及經驗交流使我感到開心
兩周一次的課程中,能和一群來自各地對生物有興趣的同儕用大學上課的方式學習生物學,真的非常開心,尤其是上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領域時,在課堂中吸收自己從來沒學過的新知識,中途下課時間和教授交流觀點及聽取教授的經驗,一來一往的交流都是非常有意義且感到開心、有成就感。
克服交通狀況及自身先備知識不足
要從事喜歡的活動,也必須克服現實的問題。首先最初遇到的問題是交通,由於我住在臺東,而中山大學位於高雄,由於必須要配合上課時間與火車班次,早上必須4點多起床、下午4點課程一結束也得馬上趕搭火車,長時間的通勤對於仍有學校課業要兼顧的我來說一開始非常不適應,連帶影響的是生物科學知識先備不足的我,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利用課程結束時間找教授詢問課堂中的疑惑。
幾次上課之後我做出幾個調整:一、平時做好課程作業分類,將可以隨時做的作業、不需要提筆寫字的學校課本帶在身上,利用通勤、休息時間彌補可能犧牲的學校課業。二、與同學互相討論課堂中較難的內容,並把握午休時間或課堂休息時間趕緊請教教授,補足自己有疑惑的內容。
在大學課程中,深刻體驗與高中學習方式的不同
課程中所學到的除了大量的知識,還有大學課程的學習方式,讓我也能運用在高中課程。在參加這項活動中,我認知到大學課程並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習得知識內容,如果沒有預習就不能有效地吸收,因此我常在課前花大量時間做全盤理解,這部分運用在高中課程的學習非常棒,讓自己的視野絕對不會只侷限在眼前的句讀之學,會培養出掌握核心知識以及延伸自己知識扎根的能力。
除了課前的預習,我也在課堂裡深深體會大學教授上課的不同,大學教授不會將同一個概念重複提及,而是很快速地講解並建構一個知識體系,因此我學會了用速記的方式做筆記。雖然沒有辦法把字寫得非常工整、把圖畫整齊,但是對於日後複習都是非常有用的。另外,透過用自己的話詮釋記下當下教授說的觀點,也能夠更加深自己的印象,增加學習的效率。這些筆記保存下來也是自己學習過程的紀錄。
透過課後的自主研讀,延續對於生物科學的興趣
透過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幫助我進一步確認我的興趣的確就在這個領域上,也更加確信我往這個領域發展的信心。課程結束後,我還是持續注意是否還有其他生物領域的相關活動,不因課程結束了,就把最喜歡的生物科學丟在一邊,也爭取各項生物比賽的機會。另外,在寒暑假,甚至防疫假時,我也利用時間多翻閱Campbell編撰的「普通生物學」,將自己從課堂所學的既有知識繼續做領域知識的加深加廣,也是我另外找到時間可以進行的學習方式。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方式嗎?點進來看看「檔案設計」的方法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