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尋找心中最底處的夢想

2021/9/7

臺中市明道中學 王宇筑同學

尋找心中最底處的夢想

與課輔解惑接軌的契機

一切源自於國三畢業的那個六月,我與其他七位認識不到一周的同學一同到學校附近的烏日聖教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服務,國中畢業前便開始著手準備,但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會是我踏上「解惑平台」的契機。在教會裡,接觸對象從國小一年級至六年級孩子都有,每個年齡層都有著不同的樣貌及個性。除了帶活動、學樂器等,最重要的便是輔導課業。在輔導時必須因材施教來幫他們解惑,因此在這一個月當中,我大概掌握了每位孩子的個性及長處,也發現並不是一套同樣的說詞便能走遍全天下。

帶著這份熱情及收穫,我們在學校校園中幫助學弟妹們解答課業上的疑問,於是,明道中學MIVA (Mingdao Interact Volunteer Association)—解惑平台成立了。「MIVA解惑平台」提供明道中學學生一個隱密的詢問窗口,在班上不敢發言,或是怕他人會嘲笑自己所問的問題,在此解惑平台可以放心地詢問,會由通過檢驗測試的學長姐進行回覆,以保障私密性。

出乎意料的回饋與成就感

經過宣傳、設計、測試,我們制定了一套解惑流程,也排定解題手班表。第一階段便是針對國二升國三的學生,在黃金七月複習期,正因是暑假,遇到學業困難時無法請教師長,我們看準了此機會,推動線上解惑服務,以一個月為驗收目標。平台的反響出乎意料,一個月內解了129題!當看見每一位成功獲得解答的學弟妹們所給予的一句句「謝謝」,我想最初,那個希望成為學弟妹於迷霧中照亮他們的指引燈的火苗,能夠繼續無畏地燃燒。

始料未及的困難與挫折

以前在教會服務時,會遇到的困難便是必須跟上孩子們的喜新厭舊,但在解惑平台成立後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困難才正要開始。原先設立此平台前,是希望可以透過暑假進行線下課業補救教學,但由於2019年暑假學校各大樓正在整修也不便出借,所以將計畫進行數次的修改,最後改為線上平台,跨越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難題,包括如何提高學生的詢問意願、解題手的解題效率、減少問題的重複性、如何保留或是活用同學的疑惑於教師教學中……等,許多問題接踵而至,透過一次次的會議討論,伴隨一次次的爭執與說服,平台運作漸漸步上軌道穩穩向前。升上高中後的課業繁多,幾度想著是否該放棄了,或許自己真的做不到,但想起最初成立時不被看好,許多支持我們的同學們在謾罵此平台的貼文下留言給予的支持及鼓勵,我無論如何都不能辜負這些珍貴信任及期許。

學科沒教的管理及問題解決能力

解惑平台能解決學生們的課業疑惑,卻不能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自創立之初至今,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而最難解的困難就是如何提高學生詢問的意願,我們分析了平台當時的利弊,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使其能夠更加便利的使用,經過一學期的觀察,提出多項改善方法。這段經歷改善我過去急躁的心態,總是要馬上改善、馬上見成效,但是這樣的平台營運需要的是時間的淬鍊,除了提出問題之外,更要分析根源,完善的解決之道不一定存在,也不一定會在討論中產生,而一切必須要以永續的發展為改善方向,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將平台延續下去,至三年後我們畢業,甚至至數十年後。

除了經營上的問題,身處團隊之中,無可避免的會遇到意見衝突,如何化解,或是如何接納與接受,也是身處人群之中無可避免的課題。在團隊成員自八人變成剩下兩人時,那時,學會調整心態並檢討自己,學著團隊相處中該取該捨的選擇,時間會證明熱情的存續。

透過記錄培養思考能力

升上高中之後才知道,原來開會是這麼頻繁發生的事情,無論什麼活動都需要討論及決議,解惑平台當然也不例外。一年內,我們前前後後開了數十次的會議,大至與校長、主任、校內工程師共同討論,小至兩個人隨時隨地開啟的小會議視窗。而在這些討論的時間中,會議紀錄是必須的,畢竟不可全然相信人的記憶,有時用腦過度便會忘記或是遺漏一些事項。

也正因為我比另外一位負責人更擅長文書處理的能力,所以在無數次的會議中,我會負責記錄下討論內容,不僅僅是在改善平台時有個基本目標、與學校洽談時能夠思路清晰地表達、在書寫關於平台的學習歷程時也能回憶起當初的訴求,紀錄下的不只是當時的會議內容,還藏著當下的緊張、專注及全心投入。

未來規劃—校內專屬平台結合SIG

最初我們是利用Facebook的私訊功能進行解惑回覆,但其實我們早就意識到這並非最適合的平台,雖然曾經試過其他的網站頁面,但就是無法找到一個方便使用又多功能的平台。過了一個學期後,我們選擇與學校商量是否可以將其發展擴張成全校性平台,而非最初那樣限定服務對象國中部學生,藉此推廣成永續平台。於是我們便開始商量起架設網站的細節,為了版面、功能、獎勵制度等,希望可以吸引全校學生共學,在此平台上能夠共同討論,發揮最初「由學生幫助學生」的共好精神。

我對於資訊科技方面比較不擅長,在平台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討論需要的功能、擺放位置及可能性,對於資訊、程式一竅不通的我,很感謝我在此平台唯一的合作伙伴,他會在我提出疑問時為我解答,說明加上哪些功能及工具是適合且能夠做到的。也讓我再次了解到,雖然學科分成文、理組,但一切事務卻又是那麼密不可分、環環相扣,即使身為社會組,我也必須進行跨領域的學習。此次平台轉型耗時了一年,在我們兩位創始人與下一棒接手的學妹共同努力下,於2021年五月正式營運;而我與另一位平台創辦人,將把解惑平台放手交給學妹。我們兩人於高二帶領的「社會心理暨教育」SIG (Students Interests Group)、「資訊」SIG,也將由我們兩組做為領頭羊,融入解惑平台,最終目標也因此而改變。除了課業解惑,我們將和大學學群對應科系之SIG結合,我相信,此平台還有著更遠大的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小技巧嗎?點進來看看「檔案設計」的方法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