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open day

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完成學習歷程檔案後,學生最可能學習到哪些能力?

2022/6/1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中 洪逸文老師

累計觀看次數:11,196 次
完成學習歷程檔案後,學生最可能學習到哪些能力?

前些時日,有個媒體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學生在做完學習歷程檔案可以學到什麼能力,並請我以文字敘述回應,於是催生了這篇文章。另外,避免大家只關心最後的結論,我嘗試用一種「類媒體採訪」形式,以自問自答的寫作方式來闡明我的想法與其推論過程,希望大家能夠更深入理解在做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可以如何培養出對應的能力。

 

Q1:你覺得做完學習歷程檔案後,學生最可能學到什麼?

A1:我想以目前學習歷程檔案的項目而言,不管是「課程學習成果」或多元表現中的「自主學習」,學生通常都會以學科知識為出發點,然後想辦法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換言之,他們心中的目標就是知識的學習。如此一來,他們的學習成果自然都會集中於「學到了或豐富了哪些知識」,也就是傳統的知識呈現,不管是跟課程有關的或是額外補充的。

 

Q2:可是教育部一直宣稱大學端在審視學習歷程檔案時,將會以能力為主,特別是核心素養。那高中生應該要怎麼辦?

A2:關於這一點,不只是高中生,就連高中老師與家長也都應該重新認識「學習表現」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要知道所謂的學習表現,不應該只停留在「考試成績」或「完成指定的作業」這件事。特別是「完成作業」這件事,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完成一個作業」,還有「什麼是作業」這兩個概念。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培養出相對應的能力,甚至是核心素養。

 

Q3:這個觀點很有趣,不知道是否能多解釋一點,為何能從「如何完成一個作業」這個概念,促使學生產生相對應的能力?

A3:如果學生想要完成一個題目,不管是跟課程相關的或是自主學習,比如說:在跟國際姐妹校進行交流時,要如何介紹家鄉的風土人文呢?若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先思考底下幾個面向:在哪裡、怎麼去、有什麼?因此,首要任務就是蒐集地理位置、交通資訊與人文風景特色等相關訊息,所以「資料的統整分析」能力的培養可能因此對應產生,而不只是增長關於家鄉的知識而已。

但過去我們常看到學生通常是拼湊網路相關資料,頂多加一些美編,缺少了對於資料的整理與過濾,甚至是重新編寫。再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項,就是要用「易位思考」的觀點,也就是要從使用這些資料的閱聽者角度,來進行不同資料的綜整工作,這正也是「邏輯推理」能力。

最後,學生也會因為這個作業的完成,可能使用不同的媒介來介紹自己的家鄉,例如:傳統的文字、圖表、照片;新媒體的音樂、影片、網頁,甚至是實作作品,那麼這就產生了另一個能力:「溝通表達」。

所以在完成一個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對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能力通常會是超越過往的學科知識,甚至超越國家、地域限制,成為通用、可遷移的「核心能力」。上述的三種能力就是核心能力,其他還有:團隊合作、媒體素養、批判思考、系統性思考、溝通表達、….。

然而在核心能力中,有個最核心的指標就是「界定或形成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學生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這是一個主題的方向,但學生要如何界定與形成問題呢?首要思考的就是介紹的對象與使用的媒介為何?

面對不同的對象,所要介紹的內容與程度深淺就會不一樣;當使用不一樣的媒介時,可以呈現的內容與給人留下什麼印象也會跟著不同。如果同學能做到,這就是展現了「界定或形成問題」的能力。有了明確的問題之後,接下來就是規劃與執行解決問題的相關步驟,而這個能力一般就被稱為是「規劃與執行」,也是問題解決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Q4:這樣說來,這種作業就會有別於我們以往熟悉的那種模式,也就是不斷練習,以提高相關知識內容的熟練度,是這樣嗎?

A4:對,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什麼是作業」這個概念。透過這種比較開放式的作業設計,學生不再只是記憶、背誦與反芻學科知識,而是要想辦法將這些知識訊息運用到實際的生活情境。當然,學生還是可以透過反覆練習、演算來熟悉某些概念,但更應該思考的是當熟悉這些概念後,學生是否能在日後產生出相對應的學習遷移?

 

Q5:那你認為學生在完成學習歷程檔案後,最可能學習到哪些能力?

A5

第一、「資料統整分析」能力

因為現在許多課程都要求學生要做各式各樣的報告,那些主題往往都需要從網路蒐集各式各樣的訊息,如果嚴肅地來說,這就像是小型的「文獻探討」,只不過文獻來源不一定是學術界,所以更需要學生過濾與求證其可靠性,這也會跟「媒體識讀」能力有關。

第二、「界定或形成問題」能力*1

其中包含如何發現與認識問題,透過探索問題意識的過程,逐漸形成一個「可被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要了解問題本身的性質與處理問題所需的知能。

第三、「規劃與執行」能力*1

當有了明確的問題後,接下來就是要如何設定解決的步驟和操作的方法,最後還能對處理所得的結果加以探討、分享。另外,第二與第三個能力正也是同學在進行自主學習時所必備的。

第四、「邏輯推理」能力*2

不管是前述的資料統整分析或問題解決過程,都必須仰賴學生的邏輯思考與推理認知能力,特別是面對一個沒有遇過的情境或是議題,更需仰賴邏輯推理能力來進行推估或歸納,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

第五、「溝通與表達」能力*2

不管是語言或文字的使用,都是一種溝通表達的工具。然而,要做到「表達有架構」之前,得先要訓練「思考有條理」,也就是上面第四個邏輯推理能力。

第六、「團隊合作」能力*2

新課綱實施後,許多學習的型態都轉變成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從中學習到團隊的運作規劃與執行,還有角色與任務的分配、調解衝突、溝通協調的進行等要領,這些更是未來職場的必備技能。

 

*1:「界定或形成問題」與「規劃與執行」能力,兩者可以被視為隸屬於「問題解決」能力。

*2:台大社會系「作伙學」計畫也有提出類似的主張。請參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943

 

(本文來源為外部投稿,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