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踏進我的生活後,我的未來會長什麼樣子?
2025/11/27
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 張珮熙同學(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高)
興趣的靈感從哪裡來?
科系的選擇一定逃脫不了自身的興趣,但是興趣的挖掘,興趣的培養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發現的。在升高中之前,我和大家一樣跟著學校的課程,為了盡自己的義務所以跟著老師們學習數學,在學校聽完課之後就移步到補習班繼續加強自己的能力,數學對於當時的我而言,只是一個我應該要學習的科目,我為了要考上好的高中所以要學習好的科目,我與數學之間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感連結,數學也就這樣一直浸泡在我的生活裡面。進入高中之後,我跟中山女高所有的學生一樣,都被中山叢書制裁過,一學期一本,每天都在寫這些數學題,但是不知不覺得在高二下一個微小的時間點,我突然可以很明確並且發自內心的說出「我真的很喜歡數學,真的好愛算數學啊!」一瞬間,數學的地位從義務躍昇為我熱愛的事情,並且帶著一個衝動、想學習的心情去「主動」學習數學。
其實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不困難,在高中階段中,不妨在每次要做選擇之前,又或是一些閒暇的時間,回頭看看自己所做過的事情,參與過的活動,學習過的東西,並且有意識地思考一下,是否有「主動」想要做一些什麼事情,當這個主動在自己的生活中漸漸成立之後,我相信在培養一段時間,「自己的興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出現。
到底為什麼這麼投入於數學?
數學有邏輯,我享受於用邏輯解決事情的過程,這件事情對大家來說可能真的聽起來很奇怪很不像一般人,怎麼不是和大家一樣痛恨數學這件事情呢?因為我每天都可以用算數學題這件事情獲得成就感,有些事情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或是和別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然後享受大大的成就感,可是在算數學的時候不用,一枝鉛筆,一個橡皮擦,用一顆自己的大腦,短則花上10分鐘的時間,長則花上1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解出來,然後獲得那個小小的成就感,就算它看起來很微不足道,但是我真的很享受解題成功的那個瞬間。
喜歡數學,然後呢?
高中是一個確定自己未來生涯數一數二重要的階段,而高中階段摸索以及設定生涯方向的方式有很多種,不管是依照興趣,擅長的科目,自己的能力等等,都是能夠大大幫助你摸索自己未來的方式。就像前面提到的,我擅長也喜歡數學,但是很不巧的是我並不擅長自然科,因此在選組的時候很果斷地放棄自然組的選項,進入社會組,縮小了選擇範圍,並且帶著喜歡數學的心繼續摸索自己未來的路。同時我是一個喜歡「穩定」的人,希望我的未來可以明確、穩定、變數不多,因而漸漸地確定自己想要進入會計系,把自己的選擇鎖定在財金商管學群。在決定自己的未來時,大人或許常說,要看看現在社會的變遷,社會的趨勢,但是我認為自己的喜好、自己擅長的東西應該還是主要的考量,就算今天跟隨社會的期待或潮流,你的未來可能也是一條康莊大道,但是如果這並不是你喜歡的,你對它沒有熱忱,再閃亮的未來對你來說都只會在之後變得稍微枯燥乏味。
如果還在找尋自己的興趣的話!
高中的這段時間,最恐怖的一定不是考試,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事情,對自己未來的一切都覺得很模糊,但其實也不需要這麼緊張,能夠順利地找到自己的興趣當然是件再幸運不過的事情,可是如果自己真的沒有什麼感覺、沒有什麼想法的話,可以在高中時期多多參加各種活動。不管是在學校社團擔任社團幹部,或是參加各大學所辦理的各種營隊,而且非常鼓勵不限性質地廣泛參加,這些活動一定可以幫助你找到一些興趣。如果這樣還是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未來目標呢!那就嘗試著且戰且走吧,但是且戰且走的底氣是維持良好的成績,讓你最終在做選擇的時候可以任意地選擇自己看想要的科系。
最後給還很迷惘的高中學弟妹們一些話。儘管我看起來喜歡數學,對未來有清晰的想法,但即便如此,我在高中的時候也迷惘過,擔心我會不會不喜歡商學相關的科系,因為我從來都不喜歡碰到和錢相關的東西。所以同樣地,你也不用因為還沒找到自己的興趣而焦慮、擔心,高中三年漫漫長路,慢慢觀察,時常跟自己對話、跟老師討論,多方嘗試各種事務,一定可以挖掘出自己心之所向,你並不會因為在高中時期找不到自己的興趣然後人生就毀了,一切都沒有這麼嚴重。也可以像以上所說的,讓自己成為有實力的人,在最後選擇時,就可以很「任性地」選擇你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