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法律的生涯體驗及探索

2025/11/27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陳昕妤同學(畢業於國立嘉義女中)

法律的生涯體驗及探索

生涯方向的探索與聚焦

    在高一尚對自身之生涯方向懵懂未知時,因為對數字不夠敏感,選擇就讀以語言為專長項目的文組。最開始以語言作為嘗試的方向,在設計自主學習計畫時,嘗試過學習日文、練習寫作等文字方面的體驗,希望透過接觸這些有興趣的活動,可以找到未來真正想選擇的生涯方向,以作為日後大學科系的選擇之一,而法律相關的領域也在體驗的項目中。高中時認為法律系是語言及邏輯並重的科系,我認為相當符合自身所擅長的領域,但因為對於課業上可能面臨較重的負擔,還有認知與實際上的落差有所耳聞,因此利用可以接觸到的管道去體驗自身是否可以接受,其中就包括閱讀系所介紹、閱讀簡單的法律書籍、參加法律營隊及參觀法院。

 

發現表層下的法律

    在參加法律營隊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法律是一個很重思考的科系,營隊裡的一些議題討論會引導我對不同的觀點產生自己的想法,並且可以做出清晰流暢的表達。這跟我在沒參加前最表層的想像略有不同,它並不是一個純粹只有文書、法條的科系,我相信營隊的介紹是告訴了我作為法律人的一部分要求,而在參觀法院的過程中,又可以看到不一樣法律的面貌,法院裡的工作者並不是完全不需要接觸人群,並且如果是作為一名地方法院的法官,事實上也是需要有跟各式各樣的人溝通的能力,才能在瑣碎的案件事實中找到判決的關鍵事實。

 

探詢喜歡的理由,尋找排斥的部分

    在實際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所發現法律的不同面貌,與我最初對法律系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的落差,並且對不同的觀點產生自己的看法以及與人群的溝通、表達能力,又從我擅長的領域跨越到了不擅長的領域,使我重新思考是否要將法律作為第一選擇。但經過慎重考慮後,我覺得不應該因此斷定法律是不適合我的,因為從身邊認識的人的職業與探索經驗來看(例如:老師、法官),我認為每個科系對每個專長都有要求,只是高低的差別,就像法律其實也有機會碰到數學,我不會天生就適合某個行業,所以才需要花費大學四年去學習,就此看來,只要法律有一個部份是我擅長並感興趣的,並且沒有特別不能接受的部分,它就可以作為我的未來目標。

 

生涯探索及學習活動建議

    如果是以大學科系以及未來職涯為前提去探索體驗的話,找有相關科系體驗的人作為經驗分享者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們才會知道對於高中生來說最不能接受的部分可能在哪裡,或是嘗試找一本相關科系的書來讀,試試看能不能被內容吸引。最後,我認為其實生涯方向不要以職業決定科系會更好,這樣可以留給自己更多的容錯空間跟選擇,若是大學發現不適合也有轉換跑道的機會。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