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自我探索與選擇—塑造未來的關鍵旅程

2025/8/11

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潘羿安同學

自我探索與選擇—塑造未來的關鍵旅程

以興趣導向的職涯發展與選擇

  在高中時期,學校安排了職涯適性測驗,透過測驗結果,我逐漸認識到自己適合的學群。在當時的校內輔導課程中,還設計有職涯訪談作業,也幫助我更深入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此外,我也參加了多場大學營隊,實際體驗大學生活。透過參與大學營隊,我對大學的學習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營隊中的課程更讓我對各個科系的內容有具體的理解與想像。這些經歷,讓我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及職涯方向充滿期待。

  在高一時,我確定自己以社會組為目標,並逐漸發現我對於社會科有強烈的興趣。我希望未來能夠發揮社會影響力,例如進入公部門或第三部門工作。因此,我開始針對這些領域的學系進行探索。隨著對自我的了解加深,我能更明確地做出選擇,逐步排除不感興趣的科系,並專注於塑造自己理想的樣貌。因此,我認為「興趣與愛好」是影響我選擇校系的最關鍵因素。

 

在多重選擇中探索自我的挑戰與發現

  在選擇校系時,儘管我對社會心理、法政、管理三大學群最感興趣,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這三者之間做出選擇,這讓我一度感到迷茫。同時,父母的意見對我的選擇產生了很大影響,而成績門檻的壓力也讓我不敢大膽設定目標。

  為了應對這些困境,我首先參考了職涯適性測驗的結果,了解自己的潛能與興趣,並向輔導老師和家人尋求建議。透過校內課程的學習,我觀察自己在各科目中的表現,逐漸發現自己更適合的方向。為了降低成績門檻對我選擇科系的影響,我針對門檻較高的考科進行強化學習,並將達成這些目標視為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步驟。此外,為了更深入了解不同學系,我利用網路搜尋各校的科系課表,分析課程內容及未來的發展前景。最終,經過不斷的自我評估與反思,我逐步確立了自己理想的發展方向。

  現今社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像是職涯適性測驗、各校科系的要求,甚至網路平台如  UCAN,這些工具對我的選擇過程起到了很大幫助。校內的「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也透過作業進一步幫助我具體了解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而老師、學長姐與父母也都是寶貴的資源,透過與他們的討論,我不斷釐清自己的喜好與方向,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從迷茫到自信—確立未來方向與過程

  隨著逐步釐清自己的興趣與目標,我對未來的選擇不再感到焦慮。過去因為選擇過多而產生的迷茫情緒,也隨著目標的確立而逐漸消退,讓我能更有方向地朝著自己嚮往的道路前進。起初,我曾認為選擇科系是一個必須在單一領域裡面取捨的過程,然而,當我了解行政管理學系後,我驚訝地發現這個科系竟同時涵蓋了法政、社會和管理三大領域。這讓我意識到,有些學系實際上可以融合多個我感興趣的領域,展現跨域的學習模式,學習公共政策制訂與運作,產生對社會的影響力。因此,行政管理系成為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選擇。

  在做出最終決定的過程中,雖然有許多因素影響我的選擇,但最關鍵的還是「自我認知的深化」。透過大量蒐集各校系的資訊,我對自己的需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經過多方比較後,我才能自信地選擇出最符合自己興趣和目標的科系。

 

探索與反思—發掘自我與選擇理想科系的旅程

  在高中階段,學習和考試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通過多方嘗試不同的活動來深入了解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以及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定期反思自我認知,能幫助我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善用身邊的資源同樣至關重要,包括網路上豐富的資訊,以及老師、同學和家人所提供的建議。同時,制定大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在追求理想自我的過程中建立起脈絡和規劃。此外,學會接納「不確定性」也很重要,這樣才能減少焦慮感,並將其轉化為未來成長的養分。

  大學科系種類繁多,因此首先要了解自己嚮往的方向,然後根據自身需求尋找最適合的科系。雖然科系名稱相同,但不同學校可能會有不同的課程規劃,因此透過多方比較,能更有效地找到自己心儀的科系。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