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選擇風保的心路歷程與精彩的大學生活

2025/7/1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友 陳冠蓁

選擇風保的心路歷程與精彩的大學生活

人生交岔口迷路了?

  回首進入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的過程,實在是緣分所致。當時立志往商學領域發展的我,因為學測失利,所填的志願幾乎都落空,僅剩風保系進入面試階段。「風險管理與保險是什麼?」這個問題在當初還是高三生的我心裡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疑問。家中長輩沒有購買保險商品的習慣,從小到大,我唯一使用的保險商品只有「全民健保」這個政策性保險,對保險職涯的印象也只有保險業務員一條出路可走,可說是對這個產業一無所知。但風保系是我唯一剩下的志願,於是我帶著「保險產業也是金融業的一份子」的想法,誤打誤撞地進入了保險的世界。

 

風保系學什麼?

  進入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學習後,我才了解「風險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大至上市上櫃公司的運作,都需要運用風險管理技巧來進行風險控制。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兩個領域。一個保險商品的誕生,需要有精算師對商品定價、行銷人員進行推廣、核保人員評估並確定公司是否可以承保客戶的風險等多個專業環節共同合作;當客戶有理賠需求時,則需由專業的理賠人員進行賠償金的審核與計算。大學四年間我最喜歡「保險學」這門課,風險管理和保險並不是只在學術理論中存在,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購買保險保障車禍、健康問題,到企業管理供應鏈風險,小至個人、大至公司,我們每天都在進行風險管理的決策。這門課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了解「風險越大,潛在報酬越高」,這樣的觀念促使我未來想要挑戰業務類較為競爭的職缺。

 

成為擁有金融底加上風保身的特殊人才

  在大四下學期,為了實現我對金融業的憧憬與夢想,我應徵了台新銀行存匯實習人員的職位。這份實習讓我有機會深入金融業的第一線,觀察銀行的日常運作。在實習期間,我學習了與客戶互動的技巧,並熟悉了銀行內部的各種行政事務。許多人可能直覺認為金融業的職缺主要針對財金系的畢業生,但我憑藉過去修習的金融選修課程,以及金融學院必修課的學習成果,成功爭取到了這個機會。

  在台灣,幾乎每所設有商學院的學校都會開設財金、國貿、會計等熱門科系,每年有大量優秀的畢業生競爭金融業的職位,競爭極其激烈。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台灣的保險滲透率更是位居世界前列,職缺豐富。然而,全台提供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的學校卻不到十所,也使我畢業後在就業上更具優勢。

  系上教授們既專業又親切,課堂上能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此外,系上每年都開設「保險經代人」證照班,讓全系同學們可以自願報名,幫助有志於提升自我的同學準備國家考試。學校還提供了許多企業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在進入職場前能夠通過實習接觸現實工作環境。大學四年間,我利用學校資源,到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保險系交換了一個學期,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文化,並豐富我的人生閱歷。交換期間,我最喜歡的課程是「社會保險比較研究」,教授介紹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險制度的起源與演變,令我深感興趣。目前,作為碩士一年級的學生,我也參加了「人身保險經紀人」證照專班,希望能在畢業前獲取專業證照,為未來的職業生涯鋪路。

 

蛻變為美麗的蝴蝶展翅高飛吧

  「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處處有風險。風保系的核心在於系統性地培養學生建立保險觀念,與對於不同標的的風險管理專業。觀念看似簡單,實則若要紮實學習,需要耗費許多心神;但,只要用心一定可以學好。

  大學四年除了課業外,校園內也有許多資源值得把握。像是社團、競賽、交換與實習等都是值得嘗試與體驗的機會。參與這些活動所獲得的收穫,往往比想像中的更多。以我而言,剛進大學時,我是一個十分內向的學生,靦腆不愛說話;但經過參與志工隊與運動性社團,我認識了許多朋友,個性也變得較為開朗。同時隨著各種比賽累積的經驗,加上獨自到上海交換的歷程,我逐漸學會面對舞台、不再怯場。交換回國後,我甚至在能容納兩三百人的演講廳中,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而這是進入大學前的我不敢想像的。大學是一段從「蛹」蛻變成「蝴蝶」的過程,期許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大學吸收各種養分,最終展翅成為獨一無二的美麗蝴蝶。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