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跨領域的未來:打造生命科學創新人才
2025/7/4
高雄醫學大學生命科學院學士班主任 李瑞年副教授

隨著時代快速發展,現今的社會已經不再滿足於單一專業的人才,尤其在醫藥和生命科學領域,跨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成為應對複雜挑戰的重要能力。因此,本校生命科學院成立「生命科學院學士班」,打破傳統思維,以跨領域為導向,讓學生能夠面對未來的挑戰,成為引領生命科學和創新醫藥產業的多元化人才。
現代醫藥和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越來越複雜,從疾病診斷、治療到新藥研發,都需要結合化學、生物、醫學等不同學科的知識。隨著基因編輯、人工智慧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生命科學領域對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求專業技能,更希望他們具備跨領域的知識與實踐經驗。為了回應這一趨勢,學士班不再僅僅培養單一專業的學生,而是強調跨學科的學習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在多元環境中成長,解決複雜的問題。
課程設計理念
高雄醫學大學生命科學院學士班的課程設計,體現了「生涯發展探索、問題導向訓練、創新跨領域主題探究」的三大教育宗旨。這設計模式不同於傳統的課程編排,它將學習聚焦於問題解決和跨領域創新,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學士班提供的學習資源非常豐富,不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涵蓋了從醫藥、應用化學、生物醫學、環境生態到生物科技等多樣的專業領域,使學生能夠在多元環境中汲取知識。
學士班內有三大主要學系:醫藥暨應用化學系、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以及生物科技學系,這些學系的教師擁有多樣的專業背景,彼此之間具有互補性,讓學生可以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探索生命科學。這不僅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也能在學術及研究上進行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使學習體驗更完整且具實用性。
學士班打破了傳統「學系本位」的課程結構,提供「院內不分系」的課程模組。這樣學生不受限於學系的框架,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職涯規劃,自由選擇學習內容。例如,除了校訂的基礎課程之外,讓學生有更多空間探索不同的學科領域,為將來的學習和職涯發展做更全面的準備。也讓學生能夠在各個學科之間流動,並不局限於單一領域,這樣安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靈活應對未來在產學研領域所面臨的挑戰。
實作課程:在實踐中學習
在學士班課程設計中,實作課程是一大亮點,讓學生可以「做中學、學中做」。從大二到大四,學院設計了專題研究及學士論文,這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培養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團隊合作等關鍵能力。例如,大二大三的專題研究是由學生自己選定感興趣的主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入探索,這種訓練讓學生提前體驗到學術研究的過程,從資料蒐集、實驗設計到分析成果,都是一段成長的過程。到了大四,學生需要撰寫學士論文,這不僅是對之前學習的總結,更是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問題的檢驗。這些實作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磨練,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結語
現今社會變遷迅速,未來的工作模式和需求也不斷改變,僅靠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無法滿足各行業的需求。學士班正是希望能夠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培養具備跨學科能力的學生,具備更強的適應力和競爭力。不論是進入生命科學研究、藥物開發,還是創新科技的應用,都需要綜合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學士班提供的跨領域教育,讓學生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累積者,更是具備綜合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未來人才。
學士班的課程設計理念回應了當代社會對跨領域人才的需求,透過多元學習、實作經驗和彈性選課機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為能應對多重挑戰的跨學科人才。對於高中生來說,選擇這樣的學士班,將會是踏上一段充滿探索、創新和成長的旅程,也是一個讓自己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