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夢想成真了,然後呢?原來,最重要的思考仍來自我心底—我想成為怎樣的專業助人工作者?

2025/5/16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系友 張琬娸

夢想成真了,然後呢?原來,最重要的思考仍來自我心底—我想成為怎樣的專業助人工作者?

實踐夢想的沿途風景儘管不夠清晰,但至少我有上路的勇氣

  國中時,我發現自己喜歡傾聽他人的煩惱,從此便將諮商心理師作為我的生涯志業,雖然當時對於這個職業在做些什麼、又應該具備哪些技能,都還是懵懵懂懂。到了高中升大學的階段,我能以繁星推薦的方式選擇大學校系,當時只知道自己想就讀心理相關科系,藉由輔導老師的推薦,我最終選擇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我便從彰師開始累積起我對助人專業工作的認識。

 

保持開放與彈性,讓路越走越寬廣

  彰師大輔諮系分為兩個組別,分別為學校輔導與諮商組以及社區輔導與諮商組。我就讀的是後者,這個組的特色是開立了針對社工師資格考試的課程。我當初因為喜歡社工領域中所教導的「人在環境中」視角,並喜歡這個觀點背後的價值理念,因此之後持續接觸社工的課程。就這樣,在同時接受社工與心理學理論洗禮與實習的實務經歷中,讓我更加懂得個人與社會交互影響的樣貌,使我在進行諮商輔導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關注來談者的心理狀態,也同時能看得見社會氛圍對來談者所造成的影響。我期許自己能作為一位保有社會關懷的專業助人工作者,和個案一起去清晰內心那份與社會互動時所產生的掙扎與挫折。

 

懂得疼惜自己不會讓自己軟爛,反而能帶自己穿越困境

  成為諮商心理師的路程漫漫,在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之前,我先後取得了社工師證照及教師資格。在與論文奮鬥的碩四,我同時也進到學校擔任專輔教師。而在學習過社工、教育與諮商後,我開始明白,這些以助人為專業的工作要能發揮作用,僅僅透過固定時間的晤談是不夠的,因此我嘗試在學生所在的各個次系統,包括導師、家庭及社政建立一套網絡,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出安全且具成長空間的環境。但與學生有所關聯的他人,並不總是給出期待中的反應。我不否認自己相應而生的失望與挫折,而這也就如同有困擾的學生來到我的眼前,會訴說著對自己或對他人的失望。此刻,並不是要和學生一起去指責同學、埋怨老師或批判照顧者。面對這樣受傷的心情,更有效的方式是將焦點放回來談者本身,與來談者一起去真實感受,當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時的那份失落感。這麼做是為了展現一個重要的示範,就是環境的確有其限制——我們有無法改變的他人,以及無法快速更迭的制度。然而,我們自己本身卻也有能在限制中創造出成長空間的力量,這正是社會工作在助人過程中強調的賦能,賦予個案面對未來困境的能力,但同時也不忘諮商輔導的視角中,認為身而為人不能忘了自我慈愛的溫柔——在無法達到所預期的目標時,仍要疼惜那個努力過的自己。

  無論是輔導老師、社工、諮商心理師,都只是一種職業角色,只是我們所做的是助人工作,但本質上都還是那個有溫度的人,也會有遇到困擾的時候。現在的我,每每在工作中又感到自己不夠好時,會有意識地減少對自己的謾罵與負向語言,代以好好擁抱自己。也正是這樣一份自我慈愛的力量為我孕育出一種成長心態,帶我破解了過去因受困於完美主義而過度苛責自己的惡性循環。這並不代表我從此不再感到低潮,而是在面對挫折或失落時,我能從「此時此刻的我已經足夠好了,而那些我認為還不夠好的地方,我也是在依著自己的步調慢慢前進」這樣的自我對話中,重拾力量。我永遠記得大學時,諮商技巧老師所說的「我們自己走多深,才能帶個案走多遠」,這句話一直徘徊在我心上。但是直到我開始與這個世界、與自己和解後,才真能懂其真意。

 

真切地與生命的不同樣態交會,你準備好從事一份有意義的專業助人工作了嗎?

  「老師,身體是我自己的,我就是想要自殘,為什麼不可以?」

  「被抓進去關不就證明我很威嗎?我有什麼好怕的?」

  對於心理、對於助人工作有興趣的人,看到上面的兩句話,你們產生的念頭是什麼呢?

  助人工作所服務的對象,不總是你刻板印象裡那種外顯脆弱、被害者的樣貌,即使是專業助人工作者,必然也要面對與來談者價值觀衝撞的許多時刻。因此倘若在你的生活裡,當你聽見與自己價值觀有所差異的言論時,不會急著想要說服對方或對對方曉以大義,表示你已具備了一定的開放性能夠與他人真誠相會。

  再者,你是喜歡「傾聽」他人說話還是喜歡「被傾聽」的呢?在晤談室裡,會需要將焦點放在來談者身上,並且有許多時候是要去聆聽對方的痛苦與挫折情緒。如果在面對他人的痛苦時,你不會急著想讓對方「趕快好起來」,或是「太害怕」受他人負面心情影響,那表示你已經擁有好好陪伴身陷苦難中他人的能耐。

  最後,與人互動的工作常需面對許多的不確定性。助人專業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方程式,即使輸入相同的編碼也不會跑出同樣的結果。因此如果在你自己的生活裡,你能從容應對自己生活裡許多非預期事件的超展開,便也會願意承接個案每時每刻的各種生命狀態,陪伴個案穿越與前行。

  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同為助人專業的工作者,訓練過程中雖然也強調理論及科學研究,但在實務的場域中並非在比拚助人技巧的高明性。來談者冒險揭露自己的不完美,比起提供各種建議,其實他們更需要的可能是一種允許與陪伴,允許他們暫時卸下武裝,陪伴著他們更靠近自己真實的樣子,然後在他們心中將會有新的聲音浮現。作為一位專業助人工作者,最重要的將是它的基本功——面對來談者的態度要是那樣的真誠、同理與關懷。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