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挫敗到成長
2025/5/1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陳怡辰同學

𝝿型人才
隨著高齡化社會與人工智慧時代來臨,終身學習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我希望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立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我會選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最初是希望替奶奶解決問題。奶奶平時喜歡操作股票,但一一搜尋股票代碼對她而言非常麻煩,我會幫她將常用網站路徑設為桌面捷徑,並標上名稱以方便查找。幾次下來,我萌生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想法,便嘗試透過口頭描述,佐以示範操作與描繪說明圖的方式教奶奶使用,但奶奶始終一頭霧水,讓我感到非常挫敗及難過。直到在選填志願時發現,有一個科系的課程地圖裡,正好包含與高齡者教育相關的內容,或許能讓我為奶奶帶來新知的同時,也不會讓她感到迷惑不解。此外,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市場的需求逐年擴增,我當時覺得,透過在本系培養的終身學習能力,將能抓住高齡學習者在教育與培訓上的需求,也藉此了解與成人學習有關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系上也將人力資源(HR)作為另一項重點方展面向,這是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職位。由於HR工作較需面對情感層面的挑戰,涉及人際互動、同理心與溝通協調等能力,這些是目前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領域。所以當時的我也覺得進入系上以後,除了可以學習成為HR的硬實力之外,也可以跨諮商心理組培養軟實力結合專業。
雙軌並進
系上的學習項目主要聚焦在「人力資源」與「終身學習」兩大主軸。人力資源基本上可以分成五大職能,而系上較注重「教育訓練」這一項。因此,除了選修「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來了解基本的理論以外,我們也會選修「成人教育學」與「組織學習」等課程,來結合人力資源領域,理解成人學習的特性,設計出適合的教學方法與課程。教學方法方面,我們則融合數位科技來應對社會結構的改變,利用線上學習平台支持成人教育和企業培訓,進而延伸出更多元且靈活的學習方式,這些皆能幫助企業培訓與成人學習者提升學習效果及提升競爭力。
在這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二時教授在「組織理論與管理」課程中特別聘請業師指導,使我順利通過「就業服務乙級」證照,這是人力資源領域僅有的一張國家級證照,而這不僅讓我清楚知道HR或就業服務者在實務上的工作內容,也能幫助自己與家中的長輩了解自身的勞動權益,更堅定這是我未來想要努力的方向。
學以致用
在課堂上,我們以系統化方式來建立理論知識的基礎,然而僅有知識的輸入,並不足以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除了像海綿一樣吸取知識以外,也常常透過「報告」的方式,來分享跟輸出所學。輸入、輸出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理解,也培養我們許多軟實力,例如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上台應有的台風等等。以大三時面臨撰寫方案並實際操作的經驗為例,不僅需要善用過往的知識以外,同時也透過此份報告養成我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過程中,我也發現到系上對團隊合作的重視,同儕間關係緊密、互助合作。我們也常聆聽學長姐們分享經驗,或是和學弟妹一起交流、參與課程,都讓我感受到諮人系充滿溫暖、且像個大家庭的組織文化。
此外,系上也常安排大家去各個機構參訪踏查,讓我們可以實際參與其中,讓課本上的抽象概念變得具體且生動,日後也能與業界順利接軌。
堅定邁步
大學生活邁入第三年,「三天一小報告,五天一大報告」已成為我的生活日常。回首過去,最直觀的感受是自己在軟實力上的提升,尤其是團隊合作與待人處事部分。甫進學校時還懵懵懂懂,就接下了替高齡者規劃六週活動方案的挑戰,那時組內意見分歧、彼此間的關係也相當緊繃,更常因彼此達不到共識,討論時甚至不歡而散。身為組長的我費了許多心思緩和氣氛,力求讓討論會繼續進行;但卻遲遲討論不出一個合適的想法而陷入沉默,組員之間相當尷尬,更讓進度陷入膠著。如今我則成長許多,知道善用提問技巧來激發團隊成員的思考,有效地引導討論,促進每個成員的參與感,提升團隊向心力。即使討論過程較不順利,我也懂得善用外部電子資源來補強不足,提升整體效率。
也隨著這些學習經歷的積累,我深刻感受到大學生活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更是自我成長與探索的旅程。每一次的報告、每一堂課、每一次的參訪,都是我學習的機會,無論是小小的討論會還是與同儕合作完成任務,都讓我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