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稅,離我們並不遙遠
2025/4/10
逢甲大學財稅學系 潘俊陵同學

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的
在就讀逢甲大學財稅學系之前,我就讀的是普通高中,但因為家裡從事農業相關的進出口貿易,所以從小就對帳務管理、貿易、稅務等概念不陌生,也對接觸商業有興趣。我選擇財稅系,是因為我希望結合自身的興趣與家中的經營經驗,也透過更專業的學習來補強自己的不足。在選擇財稅系之前,我以為財稅系的學習內容會偏向「稅」的數字與計算,但實際上財稅的授課內容反而是注重解決問題與邏輯思考的能力,因為「稅」其實是國家的公共財政,政府收稅後再回饋到人民身上,它是完整的循環且牽涉層面多元,所以如何合理的徵稅來解決問題,如何找出避稅行為的邏輯思考,才是財稅系的學習重點。
透過系上多角化學習,增加自己能選擇的機會
進入財稅系後,發現系上所學非常多元,最主要科目包含會計學、經濟學、租稅法規。在會計學部分,系上從初級會計、中級會及成本管理會計;經濟學從個體經濟、總體經濟到財政學;租稅法從概論、稅務法規再到各種不同稅,例如綜合所得稅、消費稅、財產稅、遺產稅等的深入探討。大一、大二比較像是把各種「稅」的通則粗略認識一遍;到了大三透過專題實務訓練或租稅實習,加強實務經驗;大四則是學習國際間各稅法。我最印象深刻的課程是大四學的國際租稅,幫助我了解國際稅務規則與避稅行為。因為「稅」是每個國家發展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跨國企業越多,國際稅務規則變得越重要。我們要學習了解企業和個人如何利用跨國稅收漏洞來避稅,以及各國政府如何合作打擊這些行為等。這些學習內容,讓我知道稅其實是隱含在生活中,例如,現在資訊流通快速,大家都想斜槓投資股票,在股票市場如何投資獲利外,該如何留意證交稅、節稅等,都是財稅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財稅學系,逢甲商學院最認真的科系
財稅系在商學院中最特別的是,必修課最多的系,整體的課程知識體系非常完整,課程結構很紮實且深入在稅法專業,因此畢業後,就業出路非常多元,例如可以順利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或審計部門、公職或銀行等。2023年,逢甲大學公職錄取人數私校第一,財稅系占一定比例。因為財稅系的必修課程多,所以班上同學都很認真,班上的信心力很強,即使到了大三大四,大家仍一起修課。但我們並非只會讀書,也會踴躍參與系學會辦理的活動,例如運動雙週、宿營等,因為大家活動參與度高,也讓我們系學會獲得社團評鑑優等。
整體而言,我覺得系上學習氛圍很棒,我們可以認真讀書也可以認真體驗大學生活。此外,我覺得逢甲財稅系的另一個特色是重視實務訓練。例如在租稅實習課程中,我利用寒假到稽徵所,實際接觸第一線民眾,也接觸到實際稅務資料,了解稅額計算跟報稅流程,也可以在每年5月報稅季參與服務隊,協助民眾完成報稅。還有大四的租稅專題課,讓我們探討稅務應用健康、環境、交通等面向,包含與健康議題有關的,例如含糖飲料是否加徵肥胖稅、因為市區塞車而徵收道路相關稅,以及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汙染稅等。透過專題訓練,我從不同角度觀察事情跟邏輯思考能力,還有國家如何利用稅的應用解決社會問題。
快速變化的時代,自我成長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就讀財稅系前,我讀普通高中,對商學知識只有粗略的供需理論,簡單的經濟概念,但進入讀財稅系的五年來,我獲得非常紮實的財稅及商學專業知識,不管是經濟理論、稅務法規、會計實務上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大一、大二為了累積基礎能力,考試會有標準答案外,到了大三、大四,課堂上有非常多的專題案例研討或個人報告,都是透過情境題或專題探討,沒有標準答案。像是申論題和論文探討的訓練架構,讓我從查找與案例相關的期刊論文,用不同角度思考哪種情境適用哪個稅務法條。又例如思考國家如何以稅為干預手段達到公共政策目的,與市場自由經濟如何取得平衡等,都訓練我解決問題跟邏輯思考能力。也因為需要上台報告,也讓我學習如何與人溝通。這些經驗不僅培養我自學跟專業能力,也讓我從實務操作中建立自信心跟成就感,也推動我也申請系上先修財稅系碩士班課程,並同時準備公股銀行的考試,這些都幫助累積未來就業的實力。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