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open day

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為個人申請的最後一哩路奠基!高三學習歷程怎麼補強?

2024/3/21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林謙亦同學

為個人申請的最後一哩路奠基!高三學習歷程怎麼補強?

    時間真的過好快,去年此時的我仍埋首於學習歷程,忙著釐清NOPQ等令人困惑的代碼,趕著每一階段需要上傳的各式資料,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徬徨不安著。而今年的此刻,雖然我仍一面跌跌撞撞學習,一面看到自己的無知與不足,但也確實進到高中三年所望的學系。

    在升學這條路上走過,如何在大勢抵定的學測之後,讓這些資料看起來更有說服力,甚或更符合目標校系的需求,我以自己以及身邊同學的經驗,簡單整理供學弟妹們參考。

 

準備好最後衝刺

    首先說明,本篇文章主要內容在於高三(尤以衝刺重點之高三下學期)學習歷程之「補強」。

    如果是高三的你讀到了這篇文章,請先停一下,然後回想:「現在面臨勾選三年學習歷程給大學端審查的時刻,你先前至少四個學期製作的學習歷程檔案,你能很有自信的把他們交出去給教授,作為你能否錄取他們校系的依據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已經是高三的你回望前兩年做的歷程檔案們,必然覺得其中滿是不成熟的文字、排版太過簡略或者花俏過頭、沒有提到重點(反思、心得、結合校系能力……)、欠缺妥善架構安排等。然後你開始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現在看來不怎麼樣的,美其名曰「成長的軌跡」。

    不要擔心,這正是去年的我面臨的窘境。而「重製學習歷程」挽救了這個狀況。

 

重製的意義—兼論學習歷程的要素

  要注意,重製學習歷程並不是指從頭將高一高二的學習歷程檔案再做一次,而是用不同技巧,在原先的檔案基礎上,找出之前檔案中尚有不足或者想加以補強的地方予以改進。簡單的包括字詞修正、排版調整等等,複雜一些的便會用到我後續提及的「整合」、「創新」等小技巧,提升原先檔案的含金量。而將這些檔案重製完成後,再於高三下最後一次可以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一舉把這些重製好的檔案上傳。同時也就更確定自己未來要勾選給教授審查的,便會是這幾份已經做得十分成熟的檔案。

        重製的意義在於使學習歷程更像「能交出去的樣子」,而是個人認為一份比較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基本上要有幾項要素:

1.反思:寫出學習的具體收穫與不足之處,甚至是獨到見解。

2.心得:學習的想法、感受,抒發感性心情。

3.摘要:與百字簡述類似,放在檔案開頭,讓閱讀者可以快速的知道掌握檔案的重點。(目錄也可以有類似效果!)

4.本體:課程成果、多元活動的內容等等。可以放重點部份(如小組分工中的角色、對應校系的部份等)其餘可以善用超連結等來呈現。

5.適度排版:視校系狀況而定。以我申請的法律系而言,推測教授可能不太喜歡看過於花俏或色彩繽紛的排版,自己是以加個淡色系的背景以及字型變化來做美編。

    如果覺得之前的學習歷程在上述這些地方還不夠完美,就別懶惰了,果斷修改吧!

 

整合的藝術—量變引起質變

    高中三年,累積下來能做成學習歷程檔案的素材一定有相當的數量,而教授又總是強調歷程檔案「重質不重量」——我們要如何把量轉換成質?在這個階段,使用「整合」是一個提升學習歷程含金量的好方法。

    以我自己為例,高一國文課曾做過關於「疾病」的報告、高二曾以名作家卡繆(Albert Camus)著作《瘟疫》寫成閱讀心得後投稿比賽得獎。原先若把兩份檔案分開上傳,其實並無任何特別。然而,我高三進行整理時,回望了自己的學習經歷並將兩份檔案合併,說明為「高一國文課後有所啟發,高二自主閱讀書籍」,如此一來「歷程」便躍然紙上,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追求創新—延伸出新天地

    承接前述的「新鮮感」,創新則是無論何時製作學習歷程時,都可以奉為圭臬的一個原則。

    再以瞄準法政學群的學習歷程為例,會看到很多學生以目前熱門的如廢除死刑、同性婚姻、轉型正義的議題來作為探究的主題 ,但其實重複的東西不斷出現,也許會容易使教授疲勞。我自己的自主學習計畫遲至高三下才重新製作,我便以我家旁的一塊土地發生的徵收問題,來探討台灣的土地徵收制度,甚至回頭檢討為甚麼發生這樣的事件。這樣的題材新穎又與法律相關,當時也引起了教授的注意。

    以上簡單的談了幾個在高三最後衝刺階段,幫助到我許多的製作學習歷程的技巧。誠然, 編撰這些備審資料的技巧或風格因人而異,但仍希望自己提供的些許訊息,能夠給焦慮的你們帶來一點安心。

    最後,期望我們在更高的地方相見!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