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來自大學教授的實務建議:課程成果與多元表現的7個撰寫原則

2024/1/24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 唐俊華副教授

累計觀看次數:7,339 次
來自大學教授的實務建議:課程成果與多元表現的7個撰寫原則

112學年度第一學期的課程學習成果在二月份截止上傳(各高中截止日期不一,請參考各校行事曆)。目前可能有學生正在撰寫課程學習成果,本文彙整之前我發表的文章或影片,提醒撰寫原則供學生們參考。如果學生從學校教師獲得更好(或者更適合該課程)的撰寫建議,請依循教師建議撰寫。

 

【原則一:各年級學生的寒假目標不同】

1. 高三學生:因為申請入學程序即將開始,所以目標是針對可能申請的學系或領域撰寫課程學習成果。建議先盤點既有成果,若有不足之處可在高三補強。盤點原則可參考此篇文章

特別提醒高三學生:雖然高三上學期多數時間在拼學測,但是如果評估高三上學期有些課程可於寒假發展課程學習成果並適合作為審查資料,仍可在寒假撰寫成果,於寒假期限內以「課程學習成果」名義上傳並獲得學校教師認證。

2. 高二學生:目標是撰寫至少一份還不錯的課程學習成果。(1) 如果志願已經有大方向(例如:一定會往理工領域發展,或者一定會往商管領域發展…等),優先將該領域重視的課程學習成果作好,可以是必修課、加深加廣選修或多元選修的成果。(2) 如果志向還不明確,就自行挑選較有收穫的課程完成學習成果;或者,如果這學期有探究與實作課程而且課程內容有發揮空間、可以著重於撰寫這類探究課程的學習成果。

3. 高一學生:大多數高一學生還沒有明確志願,而且初次撰寫成果,可能不清楚怎麼寫。沒關係,高一學生寫不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申請大學沒有一定要提交高一學習成果。但是,建議找某門科目或某一項多元表現練習寫報告,知道不足之處之後,下學期才知道從哪裡改善。

 

【原則二:寒假優先完成課程學習成果,再視情況完成多元表現】

1. 課程學習成果需教師認證,所以必須在課程結束的該學期時限內上傳。寒假時間有限,因此建議先完成課程學習成果。然而,如果你是高一學生而且認為目前沒有適合的科目發展課程學習成果,不需勉強,那就找多元表現來練習寫報告。

2. 由於多元表現不需教師認證而且可於日後上傳,所以學生可自行評估多元表現上傳時程,未必要在這學期上傳。舉例來說:(1) 如果學生高二考第一次英檢,預計高三再考一次,可於高三下將兩次英檢成果集合成一份關於英文檢定的多元表現再上傳,或者只上傳成績最佳的英檢成果(註:高中階段沒有一定要考兩次英檢,視個人規劃而定);(2) 若不只一學期擔任某社團幹部(例如:高二上、下學期皆擔任羽球社社長),可於高二下或高三下再上傳社團參與成果。如果不打算這學期上傳,現在有空時還是要作些文字或圖片記錄,以免日後忘記。

 

【原則三:先完成成果本文,再寫摘要,然後再寫百字簡述】

1. 成果本文型式如下:課程期末報告、探究過程與成果、小論文、平面設計作品集、程式實作成果…等(但不限於以上型式)。

2. 如果成果本文的頁數很多,建議在成果本文前以一到二頁的篇幅寫摘要,這部份可參考此篇文章

3. 百字簡述的撰寫原則與範例可參考此篇文章

 

【原則四:說清楚講明白,不需拘泥於用什麼軟體來撰寫】

1. 可用WORD、PowerPoint、Canva任一軟體撰寫成果。無論以何種軟體撰寫,皆要說清楚講明白,圖片需附帶文字說明,不要讓讀者(或未來的大學審查教師)猜這張圖片的意義。如果你沒有寫清楚,讀者看不懂也不會打電話問你。

2. 因為高三下學期準備申請入學審查資料時一定會用到文書軟體,請運用時間學習文書軟體,愈早學會愈好。如果不熟悉文書軟體,建議到youtube搜尋「PAPAYA電腦教室WORD基礎教學」或「PAPAYA電腦教室PowerPoint基礎教學」,即可找到教學影片。以WORD來說,如果學生已對於WORD有基礎概念,可直接參考此篇文章提到的影片。

3. 如果在成果報告中想幫讀者標重點,不建議用五顏六色的文字標記,建議以小標題方式呈現重點。之前我曾錄製一則影片關於學習成果的重點標記建議以及小標題的重要性,提供連結請各位參考。

 

【原則五:不要拼頁數】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這門課、這份報告、這件成果,自然而然就會寫出你想要寫的內容。不要為了他人眼光或者與他人比較而拼頁數。你可以想想看:申請入學提交各系的審查資料,其中課程學習成果最多3件,如果每件成果皆寫15頁,大學端在審查時針對你的課程學習成果就要看最多45頁(這還不包括多元表現!)申請人數眾多,請問在有限的審查時間內,大學審查教師有時間針對每件成果詳細地從頭看到最後一頁嗎?

 

【原則六:不建議在成果報告中使用QR Code與超連結讓大學審查教師自行點閱】

原因可參考此篇文章

如果在一份報告中有很多超棒的內容想與讀者(或未來的大學審查教師)分享,建議一同在成果中上傳,並且在封面以目錄呈現各節標題與頁碼、寫一到二頁的摘要放在封面頁後面,讓讀者了解全文架構與重點。

 

【原則七:不要在成果報告直接寫「我為了申請○○系而撰寫這份成果」】

無論你的志願是否很明確,皆不要在成果報告寫「為了申請○○系而撰寫這份成果」,以便高三學測成績公佈後申請學系與提交資料時有更大的空間。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你在成果報告明確寫到「為了申請資訊工程系而撰寫這份成果」,可是高三時你決定申請財經商管領域的學系,就會面臨要不要提交這份報告的尷尬處境。若想展現對於特定學系的喜好,可於高三下提交給申請學系審查的「學習歷程自述」中「就讀動機」說明;另外也可在「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說明自己有哪些不錯的表現對應到申請學系。

以上建議提供各位參考,謝謝。

 

※原文出自「唐俊華的學習歷程聊天室」,經授權轉載於本站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