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類 | 物理 | 生化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 數理化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
這個學類學什麼? |
物理學是研究時空、物質與其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所有科學皆涉及物質與交互作用,所以物理學為所有科學之基礎。物理學探索與分析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並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包括力學、電磁學、熱物理、光學等古典物理學,以及狹義相對論、量子物理、固態物理、量子光學等近代物理。除此基本學科之外,還有應用方面的電路學、電子學、雷射物理、半導體物理、生醫物理等。 如果你學習物理學類,除基本的物理知識外,你還可以學到完整的物理科學教學或研究訓練,養成你具有從現象分析背後的原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我學習與獨立研究的能力,讓你成為具備理論知識與實驗能力的人才,日後不論你以探索科學或是工程應用為發展目標,都能建立堅實的基礎。 |
生化學類是以化學和生物科學為核心,結合兩者的知識與技術,應用於生物科學、醫學科學、生物資源利用和農業生產,以及土壤和環境生態保護。除了需要了解化學和生物科學的知識理論之外,還必須輔以相關的實驗操作,進而利用實驗來驗證理論並獲得相關知識。 生化學類會學習到化學相關的基礎知識,如普通化學、普通物理、普通生物、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除此之外,也著重於培養學生在實驗室的研究能力,依據所處領域之不同,會在土壤和環境、農業化學、微生物及生物技術等領域,習得相關之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並能實際應用於相關產業中。 如果你選擇生化學類,你可以學習到化學在生物、醫療、環境、食品等領域的應用。 |
相似學類比一比 |
物理學類以傳授物質、能量的基本性質為主,對大自然多一分理解為目標。藉由對物質之基礎性質的瞭解,進而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物理學類著重於培養基礎物理能力,是所有自然科學與工程相關學類的基礎,廣泛而深入的學習後,具備能邁入學術研究或科技產業所需的紮實數理能力。 物理學類不易與其他學系混淆。 |
生化學類主要以生物和化學為基礎,探討生物科技、農業和環境生態相關問題與產業的應用。所學習之知識可應用於農業生產的初始端到終端(Farm to Table)所面臨的問題,不論是生物技術、農產品和食品加工、生物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產業的開發,均能以化學與生物的角度切入,開創相關知識和技術發展的新面向。 本學類易與生命科學學類及生物科技學類混淆。 生命科學學類:以生物學為核心探討生命現象,研究範圍從微觀的細胞學,到巨觀的解剖學等。 生物科技學類:以生物科學知識為基礎,整合不同領域知識做跨領域產業之技術應用、產品或治療方法的研究與開發等。 三者皆以生物學為共同基礎。 |
就要你這款 | 就要你願意開拓人類知識的新疆域,接受未知的挑戰、具有積極探索新事物決心,同時渴望理解自然界運行的原理。如果你喜歡數學、解謎、邏輯推理,這可能會是適合你的學類。 | 就要你熱衷於探索自然世界中的知識,藉由閱讀或是實驗發掘問題與相關知識,藉由一次次的實驗操作,理解自然現象中的生物化學機轉,找出生物與生命運作的轉換機制。而生物化學學類是往生化科學、藥物研發、綠色產業、農業科技、食品科學、環境保護與檢測等領域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如果你有志於此,那麼生化學類是你的好選擇。 |
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 |
●這個學類有豐富的實驗課,實驗課前會寫一份預習報告,實驗結束後整理一份結果報告。藉由實驗課可以實際上觀察到課本裡的物理現象,增加探索物理世界的動力 ●物理學類的基礎科目是數學。「數學」是物理學用來描述宇宙萬物的語言,如同想要進行文學創作必須先學好語言一樣,精準描述宇宙的運行規則需要有一定的數學能力 ●除了理論與實驗之外,物理學也大量利用資訊科學解決問題。事實上,物理學研究需要的大量資料分析與計算研究,也是推動資訊科學進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現今不論是科學或工程都與程式離不開關係,大量的數值運算有好的程式工具可以幫我們運算與整理資料事半功倍 ●物理學類科系與相關科研單位經常舉辦各種學術活動,讓本學類師生與研究人員能更進一步的了解物理學類裡各學門的研究近況,也有機會可以加入或交換至其他學術單位 ●考試與作業不少,幾乎每兩個禮拜就會有一次攸關學期成績的測驗,因此花很多時間在念書上,十分辛苦,也因此學習非常紮實,對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
●在學習理論之後,你將有許多操作實驗的機會,一步步地練習自己實驗的技巧,並在這過程中可以更進一步理解學習到的知識 ●生化學類的研究領域相當多元,例如土壤環境、植物生理、系統生物學與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在大學求學期間除了學習以上領域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之外,還可以透過選課,來進一步學習更深的知識與實作 ●系所中有許多的教授,而每位教授有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可以參與教授們實驗室的研究,除了能獲得更多應用技術以外,還可以讓自己練習如何設計自己的實驗 ●除了一般在課堂的學習,以及在實驗室中的練習之外,可以閱讀國內外的研究論文,來了解相關領域研究背後的邏輯 ●可以透過系所的管道或自己搜尋實習機會,藉以了解所學在產業中的應用,並了解相關產業的運作 |
興趣類型 |
科技研發(IR)
、 工程科技(RI)、 產品經理(IE)、 研究型(I) |
科技創意(IA)
、 科技研發(IR)、 身心保健(IS) |
不可不知的知識領域 |
物理
、 數學、 資訊電子、 化學 |
化學
、 生命科學、 生資食科、 數學、 醫學 |
必修或核心課程? |
●基礎物理領域: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微積分、應用數學、計算機概論、普通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 ●專業物理領域:電磁學、力學、光學、熱物理、統計物理、近代物理、相對論、量子物理、固態物理、天文物裡、生物物理。 ●應用物理領域:電子學、光電物理、材料物理、半導體物理、複雜系統。 |
●核心基礎領域:普通化學與實驗、普通物理與實驗、普通生物學與實驗、微積分、生物統計學 ●進階基礎領域:有機化學與實驗、分析化學與實驗、物理化學、微生物學與實驗、生物化學與實驗、分子生物學、土壤學與實驗 ●專業領域:生物技術核心實驗、土壤化學與實驗、環境微生物學與實驗、食品化學、植物營養學與實驗、農藥化學 |
有哪些可能的誤解? |
物理只有理論 !?一般都以為物理只有理論,其實實驗以及電腦模擬計算也是學習物理的一環。 物理就是要算數學 !?其實物理是以數學為語言,藉以精確的描述並理解自然界中的現象與規律,並非指著重於代公式計算而不求理解。 物理沒有實際應用 !?學物理如武俠小說中描述的是在練內功,而其他工程學科則是在學招式。由於數理能力極為優異,不僅在相近領域如電機、材料常見到物理人蹤跡外,電腦相關領域、大氣海洋,甚至財經也有很多物理學類的學生從事相關工作。 出路狹窄 !?一般大眾容易認為學習物理出路只有研究員或工程師,但仍有許多在其他領域表現良好之畢業生(例如:高科技產業研發人員與工程師、科學教育人員與醫療相關與財經相關之行業等等)。 未來工作薪水不高 !?根據教育部的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結果,不論是學士或是碩士學歷,基礎科學科系畢業生薪水與工程領域科系畢業生相差不遠,高於商管、設計科系。 |
學習農耕或生產肥料 !?著重於化學與生物相關基礎課程,學習範疇包括農業技術開發、食品安全、資源循環利用、環境生態保育、生物技術開發等。 念到碩士才好找工作 !?多數人選擇深造,但亦有不少畢業生畢業即投入職場。 只能從事農業相關職業 !?除農業生產技術和資源利用相關行業外,化工、環境保護、食品技師、醫藥、生物技術等也都是能跨足的領域。 |
我的學類 |
物理 | 生化 |
---|---|---|
適合從事的工作 |
|
|
我的學類 |
物理 | 生化 |
---|---|---|
核心素養 |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4.07%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5.56%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12.04%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11.85%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11.67%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1.11%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6.85%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4.07%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2.78%
|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2.50%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8.75%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6.25%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15.00%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11.25%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8.75%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5.00%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2.50%
|
高中課程領域 |
物理
26.67%
數學
22.04%
英語文
12.96%
化學
7.04%
資訊科技
7.04%
國語文
5.00%
生活科技
4.81%
生涯規劃
4.26%
地球科學
3.52%
生物
2.96%
生命教育
0.93%
健康與護理
0.74%
體育
0.74%
藝術生活
0.56%
家政
0.19%
歷史
0.19%
地理
0.19%
公民與社會
0.19%
|
化學
20.00%
生物
20.00%
英語文
16.25%
物理
10.00%
國語文
7.50%
數學
7.50%
資訊科技
5.00%
地球科學
3.75%
生命教育
2.50%
生涯規劃
2.50%
生活科技
2.50%
公民與社會
1.25%
健康與護理
1.25%
|
加深加廣課程 |
數學甲
13.52%
電磁現象二與量子現象
12.41%
電磁現象一
11.85%
力學一
11.67%
波動、光與聲音
11.11%
力學二與熱學
10.74%
英文閱讀與寫作
5.37%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4.26%
進階程式設計
3.52%
工程設計專題
2.22%
科技應用專題
2.04%
英語聽講
2.04%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1.30%
大氣、海洋及天文
1.30%
物質與能量
1.11%
專題閱讀與研究
1.11%
第二外國語文
0.93%
數學乙
0.74%
英文作文
0.74%
地質與環境
0.56%
物質構造與反應速率
0.56%
機器人專題
0.37%
化學反應與平衡一
0.19%
化學反應與平衡二
0.19%
有機化學與應用科技
0.19%
|
有機化學與應用科技
10.00%
細胞與遺傳
8.75%
化學反應與平衡一
8.75%
化學反應與平衡二
8.75%
英文閱讀與寫作
7.50%
生態、演化及生物多樣性
7.50%
動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6.25%
英語聽講
6.25%
生命的起源與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5.00%
物質構造與反應速率
3.75%
數學甲
3.75%
數學乙
3.75%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3.75%
力學一
3.75%
物質與能量
2.50%
專題閱讀與研究
2.50%
力學二與熱學
2.50%
波動、光與聲音
1.25%
英文作文
1.25%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1.25%
運動與健康
1.25%
|
我的學類 |
物理 | 生化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6.48%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2.59%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9.26%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7.04%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6.3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6.11%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93%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37%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37%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4.81%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3.7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3.33%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2.96%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2.78%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2.78%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11%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11%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11%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0.74%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0.74%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0.37%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8.7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8.7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7.5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7.5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7.5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6.2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6.2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6.2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6.2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0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0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0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0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3.7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2.5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2.5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1.2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2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2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2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2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1.11%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4.44%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2.04%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1.11%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93%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9.07%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8.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6.8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4.07%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22%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3.7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3.7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2.5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2.5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1.2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8.7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7.5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7.5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7.5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