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組)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
| 學系特色 | 
                                                     本系隸屬於電機資訊學院,為中部唯一頂尖大學的資工系所,以培養具備資訊理論、硬體、軟體與資訊應用之全方位資訊人才為目標,本系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以「人工智慧」為主軸,包含「智慧型系統」、「網路多媒體」、「嵌入式系統」、「物聯網與雲端運算」與「資訊安全」五大領域。課程的設計以落實學生核心能力為基礎,並秉持「理論與應用」並重,「深度與廣度」相輔之精神,奠定學生在資訊領域的理論基礎與實務能力。  | 
                                |
| 學科意涵 | 
                                                     資訊工程學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主要是在研究資訊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探討基於電腦與網路系統的設計下,開發研究資訊工程相關應用系統,包含智慧物聯網、人工智慧、網路多媒體設計、巨量資料、雲端運算、資訊安全等。  |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一、資訊核心課程,如演算法,資料結構,計算機組織,程式語言,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等課程,這些數理邏輯與資訊科技相關的理論基礎課程,提升資訊專業基礎知識與自我資訊專業知識的能力,培養吸收資訊科技新知的能力和參與研發團隊、溝通合作的能力,為進階資訊發展作準備。 圖解:數理邏輯與資訊科技相關的理論基礎課程 未上傳圖片 二、程式設計 (資料分析所需之C++, Java, Python, R, ...),介紹程式語言的基本概念、物件導向、思考模式,以及一些程式實作──利用教導與實作撰寫程式語言。由培養程式設計能力很重要的課程。 圖解:程式設計 未上傳圖片 三、計算機系統,著重在如何與作業系統的核心打交道, 也簡單介紹 UNIX 運作方式,讓我們更瞭解作業系統本身與寫出更有效率的程式,而作業系統可說是電腦的靈魂、連接機器與其它軟體的橋樑。所以要了解電腦整體的運作, 當然一定要了解作業系統的設計理念。 圖解:Ubuntu Linux OS 未上傳圖片 四、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以及大數據雲端分析等新興的領域,介紹人工智慧之基本主題與演算法則,為研究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建立深厚基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各個工業、智慧製造、醫學、智慧農業與商業領域。 圖解:AI機器人  |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可參加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因APCS成績除了是申請入學APCS組及資安組必要成績外,也是特殊選才等多元入學管道重要參考資料  |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著重在基礎資訊理論與資訊技術的養成,除了大三專題會用到相關程式語言、人工智慧物聯網、資料分析工具,與嵌入式硬體等應用練習之外,主要的訓練在於熟悉系統運作原理與程式寫作上面,屬於強調技術性與實作的學系。有別於著重高階軟體應用或企業管理技巧的學系,在資訊工程系中更加重視電腦科技技術理論的研發與系統的設計,而在資訊管理系則是偏重資訊科技在管理上的應用。  |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大眾容易有資工系畢業後大多前往科學園區工作的誤解,但近來也有不少畢業生朝公職或金控公司的領域就職,亦有進入傳統產業的資訊相關部門工作,自行創業的人數也持續在增加中,社會上各行各業都相當需要資訊工程人才的協助,即使是傳統認知中的硬體公司所需要的軟體人才數目也不輸硬體人才,就業面向相當多元。  |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資工系主要是培育電腦軟硬體人才之學理基礎,著重在計算機的原理及概念,包含人工智慧、軟體工程、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網路概論、計算機概論、計算機組織、作業系統等各個專業領域的課程。  |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一來可以參與暑期或寒假的資工營隊,二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好讓資工系老師與各高中交流,增加對資工領域了解的機會。  | 
                                
|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組)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計算機程式設計
                                                                        熟悉使用C程式語言與部分C++語言撰寫程式,此課程為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重要核心課程。 未上傳圖片 人工智慧本課程介紹人工智慧的理論與發展現況,首先說明其基礎原理概念;接著再介紹神經網路及深度學習,並且我們也會介紹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技術原理,以及 AI 的新運算技術。最後,我們將介紹 AI 領域最近很熱門的聊天機器人,並介紹 AI 領域的各種新應用。 未上傳圖片 資訊檢索導論介紹資訊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背景知識包含資料索引、鏈結分析、查詢擴增等等技術。此外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量的資料快速地累積,平行處理已為資訊檢索之基本元素、在課程將帶入平行處理之初步概念介紹MapReduce程式平行架構,透過作業實作的方式,快速建構個人搜尋引擎。 未上傳圖片 資料庫管理系統導論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講授與資料庫管理系統相關之功能、架構、還有模組。此外,亦使學生能夠透過本課程來了解各種資料模型像是ER模型、熟悉資料庫的設計流程,以及學習使用資料庫查詢語言SQL來進行資料庫的查詢等。  |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組)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劉俊吉畢業生 版權:http://biomed.nchu.edu.tw/node/335 
 何駿延2010彰化高中畢業,在高中時沒有做好完整的性向探索,雖然也碰過程式但也稱不上有興趣或者沒想過會成為自己的一技之長,高三時家裡鼓勵可以讀一點熱門的工程科系,最後進入中興大學資工系。大學時期經常參與系上的活動、探索資工領域各類的學習課程,自己也遇到了幾位資工領域的啟蒙老師,進而對嵌入式系統領域有了更強烈的興趣。2014中興大學畢業後考取台大資工所,專攻系統效能及軟體應用,也深深影響了日後的工作選擇。 於2016研究所畢業後進入Nvidia擔任系統軟體工程師,一直工作至今。在擔任工程師的期間,了解除了軟體技能在職場上更重要的溝通技能,把想法結合溝通進一步說服團隊,一起把更大的願景實現。如今資工系已經是最當紅的科系,很慶幸當時的誤打誤撞進入了中興資工系,不過對於未來想選擇資工系的莘莘學子,建議可以多利用網路資源了解資工系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 未上傳圖片 
 甘惠文甘惠文系友大學(2006畢)與碩士(2008畢)均畢業於中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甘惠文系友畢業後,於2008-2013年任職於HTC擔任主任工程師,於2013-迄今於英特爾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 未上傳圖片 
 蘇榮柏蘇榮柏系友大學(2006畢)與碩士(2008畢)均畢業於中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蘇榮柏系友畢業後,於2010-迄今任職於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 未上傳圖片 
 林育如林育如系友大學(2006畢)與碩士(2008畢)均畢業於中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育如系友畢業後,曾任職友達, 現任職高通。 未上傳圖片 
 方奕娜大學進入了中興大學資工系就讀。大學時期花了很多時間在讀書、替自己打基礎,特別是大一大二許多必修科目是往後其他課程應用的基石,也在大三時確定未來要去美國攻讀碩班,碩班進入University of Arizona就讀。 自2019/09進入TSMC擔任工程師。雖然工作內容和以前所學不完全相同,但其實處處可以發現各個科目的影子,學生時代培養基本能力,出社會後則是把這些技能做組合的交叉應用,很幸運取得學士與碩士的學校都有提供我這樣的平台精進。  |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組)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50%
                                                             
                                                 | 
                                
展開